东篱残菊未成尘,所见悠然意尚真。
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
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閤里人。
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
【注释】:
喜程道大至约诸友二首:程道大,名不详。约,邀请。二首:即两首诗。
东篱残菊未成尘,所见悠然意尚真。
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
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閤里人。
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
【赏析】:
此为作者于元代至元三年(1330)所作。程道大是江西吉安安福县人。当时,作者与程道大相知甚深,并曾一同游历了庐山等地。此诗即作于程道大来访之时。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年事渐高的感慨之情。
首句“东篱残菊未成尘”写诗人看到东篱下的残菊时的感受。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然而此时的菊花却已经失去了生机,如同被尘埃覆盖一般,这让人不免感慨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次句“所见悠然意尚真”,则是诗人在面对残菊时所引发的思考。这里的“悠然”二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意尚真”则表明他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然美,而非人工雕琢的美。这种追求使得诗人能够更加深入地体味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也使他更加珍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三、四句“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则是诗人在庐山听到的歌声和看到的景物。这里的“玉瓒”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而“旱麓”则是指干旱的山麓之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想象出当时庐山上的景象:阳光照耀下,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而远处,山麓之上的村庄则显得宁静而祥和。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那片“桃花源”。而在这些美好的景色背后,诗人还听到了那熟悉的歌声——那是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发出的歌声,他们的歌声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而当诗人抬头望去时,他又看到了那些正在忙碌的农民们——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是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与幸福。
五、六句“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閤里人”,则是诗人在听到这些美好景象之后所做出的决定。他决定沿着山路前行,去寻找那片被云雾缭绕的神秘之地。同时,他还想要去拜访那位深明大义的人——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智者。这位深明大义的人或许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最后两句“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则是整首诗的总结句。在这里,作者表示尽管自己身体日渐衰弱,但仍希望能够与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追求,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乐观精神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周边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与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