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问公裳与幞头,披襟散发十年秋。
郭郎鲍老元相□,张丈殷兄且自由。
善乐神仙惟有醉,算知天地本无愁。
奈何尚欲诛奸鬼,亹亹寒窗笔不休。
【注释】
更问公裳与幞头:又问你官服和帽子。公裳,指宋代官员的官服;幞头,是宋时官吏的帽子。披襟散发十年秋:披着衣襟,散乱着头发,过了漫长的十年。披襟散发,形容衣着简朴,不拘礼数。披襟,敞开衣襟;散发,散开头发。郭郎鲍老元相□:郭郎和鲍老都是唐代著名的方士。元相,即宰相,泛指高官。张丈殷兄且自由:张丈,指张商英,字天觉,北宋名臣;殷兄,指张商英的兄弟张商辅(字文简)。他们兄弟二人在当时很有势力,所以这里说“且自由”。善乐神仙惟有醉:善于追求神仙的人只有醉了才能达到目的(这里的“乐”是动词,意为“追求”)。算知天地本无愁:就算知道天地本来没有忧愁(这里用“算”字表示反诘语气)。善乐神仙惟有醉:善于追求神仙的人只有醉了才能达到目的(这里的“乐”是动词,意为“追求”)。算知天地本无愁:就算知道天地本来没有忧愁(这里用“算”字表示反诘语气)。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词。全词以咏叹的口吻写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奸邪小人得志,正直之士受到排挤迫害的愤懑不平之情。作者借古刺今,借咏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上片首句写对方士的嘲讽,次句写自己披散头发,散发感慨,过了很久的光阴。这两句是对对方士的嘲讽。郭郎、鲍老,都是唐末五代时的方士,曾为唐僖宗、昭宗、后梁、后晋等王朝炼丹求仙。诗人对他们的嘲讽,反映了当时奸佞当道,忠良被害的政治现状。张丈殷兄,是张商英、张商辅兄弟,当时有权势。他们兄弟二人在当时很有势力,所以这里说“且自由”,也反映了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奸佞得志的现状。“善乐神仙惟有醉”,“善乐”,善于追求;“惟醉”,只有醉了才能达到目的。这里用典,暗喻当时那些善于追求名利的人只有通过酗酒才能达到目的,而这种酒醉后的迷糊状态恰恰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现实的种种烦恼,暂时忘掉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们醉后仍然清醒,只是暂时忘却而已。这就揭示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这两句诗表面上在歌颂神仙们能“善乐”、能“惟醉”,实际上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对奸佞当道、贤能被压抑的愤慨。
下片前三句写自己的身世遭遇。前一句“郭郎鲍老元相□”,是说自己曾经像郭郎、鲍老那样地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希望成为国家的重臣、宰相,可是最终都落空了。“元相”,指宰相;“□”,同“拂”,意思是被皇帝所拒绝。后两句是说自己现在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关心天下大事,忧国忧民,时刻关注着朝政的变化。这两句既表现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关切,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感和无奈感。
结尾三句是说自己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仍然要努力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亹亹寒窗笔不休”,意思是我虽然身处寒冷的书斋之中,但仍然笔耕不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坚持创作的决心和毅力。“亹亹”是勤勉的样子;“寒窗”,指简陋的小书斋,也可以理解为艰苦的生活条件;“笔不休”,指勤奋写作。这三句诗既表明了自己坚持写作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整首词借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