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日月白云乡,漂摇湖海厖眉郎。
壁间犹见画龙在,柱表不闻归鹤翔。
杯酒新竹与同色,炉熏异花无此香。
索茗浇渴上马去,绿树含雨山苍凉。

【注释】

寂静日月白云乡,漂摇湖海厖眉郎:寂静的日月,白云一样的乡野,漂浮不定像大海一样宽阔的湖海;厖(máng)眉郎,指诗人自己。

壁间犹见画龙在,柱表不闻归鹤翔:壁上还看到画着的龙,却听不到归巢的鹤。

杯酒新竹与同色,炉熏异花无此香:酒杯里的新竹和它的颜色一样,但烧炉的香料不同,没有这香味。

索茗浇渴上马去,绿树含雨山苍凉:索求茶水解渴,骑马上路,绿树含着雨珠,山显得凄凉。

【赏析】

《饮天庆观即席赋吴体》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到天庆观赴宴时所作。天庆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诗写赴宴途中所见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

“寂寞”二句,点明题意。“寂寞”二字用得极妙,把诗人当时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来到天庆观,本想在这里稍事休息,却意外地发现观中道士竟有如此高雅的生活。诗人对此十分感慨。“静夜”两句,以“静夜思”为典故,进一步表现了道士们生活之清幽。“静夜”二字点出时间,渲染气氛。明月当空,银河横贯,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照得云彩似玉带般飘动。白云在月下飘游,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道士们披星戴月,驾着轻舟,在湖中游荡。他们时而低头垂钓,时而仰望明月,时而欣赏美丽的云影,时而又在湖中游玩。他们那悠扬潇洒的身影,仿佛在月色和云影中飘荡。

“壁间”四句,描写室内环境。“壁间”,“柱”都是指壁画、柱子上的绘画。这些绘画描绘的是龙腾虎跃、鹰击长空、猿猴翻山越岭等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充满力量。而道士们却对这些画视而不见,只顾喝酒品茗,欣赏别具一格的香烟袅袅升起的奇妙境界,更显出他们的悠闲安逸。诗人用一个“犹”、“不”字,把画面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鲜明。“杯”、“灶”二字则将室内外景色巧妙地联系起来。竹子刚刚栽植,嫩绿可爱,与杯中的竹叶颜色相似;而烧火用的香料却与众不同,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

“索茗”六句,写室外景物。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他看见道士们端起茶杯,就像燕子一样飞走了。而那些正在燃烧的香炉里升腾出来的烟气,却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诗人用燕子和蝴蝶这两个动物来作比,既生动形象又贴切自然。诗人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觉得燕子和蝴蝶都十分美好。燕子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任何限制;而蝴蝶则能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非常惬意。然而,道士们却无法享受到这种美好的情趣。

最后一句“山苍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句里用了一个“苍”字,形容山的颜色深沉,给人一种凄迷的感觉。这个字把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写进去了。原来诗人在天庆观中闲坐时,曾想起家乡的山水。如今身处异乡,远离家乡,面对青山绿水却不能流连忘返,只能怀着愁绪回到自己的住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