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闲人两地仙,恰如同见会昌年。
诗名我愧刘宾客,心事君真白乐天。
致仕元无官爵累,藏书各有子孙传。
磻溪淇澳可齐寿,入相封侯恐未然。
这首诗是寄给寿牟提刑献之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退休生活的感慨,同时对寿牟提刑献之表示了祝贺和敬意。
首句“七十闲人两地仙”,描绘了一个七十岁的老者,却依然保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成为了地仙。这里的“两地”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和寿牟提刑献之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第二句“恰如同见会昌年”,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状态。诗人仿佛看到了当年会昌(唐宣宗李忱的年号,768年至784年)的景象,那时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清明社会的赞美。
第三句“诗名我愧刘宾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谦虚态度。他认为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比起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诗人如刘宾客(即刘禹锡),他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里的“刘宾客”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他的诗歌在当时被誉为“刘宾客体”。
第四句“心事君真白乐天”,则是对寿牟提刑献之的赞赏。他认为寿牟提刑献之有着真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的精神品质,能够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里的“白居易”是一位唐代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以直言敢言、关心民生著称。
第五句“致仕元无官爵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退休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退居二线,没有官职上的牵挂,但是仍然保持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这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
第六句“藏书各有子孙传”,则是对藏书家们的一种赞赏。他认为这些藏书家不仅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还通过后人继续传承,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保护。
最后一句“磻溪淇澳可齐寿”,则是对长寿的祝愿和向往。他认为像磻溪(位于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和淇澳(位于今河南省浚县东南)这样的美丽地方,都是人们追求长寿的理想之地。这里的“磻溪”和“淇澳”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之地,也是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寿牟提刑献之的祝贺和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