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春寒渐觉轻,桐花十日过清明。
去年稔更今年稔,壬子晴兼甲子晴。
楼阁相望饶客醉,干戈不用保农耕。
老儒八十心无事,依旧吟窗剔短檠。
《三月十八日甲子晴》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夜夜春寒渐觉轻:“夜夜春寒渐觉轻”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变化,从寒冷逐渐变得温暖,体现了春天的到来和季节的更替。这里的“春寒”和“渐觉轻”都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桐花十日过清明:“桐花十日过清明”描述了桐花开放的短暂时间以及清明节的到来。桐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其短暂的开放周期与清明节的短暂纪念意义相呼应,反映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
- 去年稔更今年稔:“去年稔更今年稔”表达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庆祝。这里的“稔”指的是庄稼成熟,意味着去年的收获与今年的收获并重,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 壬子晴兼甲子晴:“壬子晴兼甲子晴”提到了两个特定的日期,即壬子日和甲子日的晴朗天气。这里可能是指这两个日子的天气状况,同时也可能寓意着这两个年份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 楼阁相望饶客醉:“楼阁相望饶客醉”描绘了高楼大厦中人们欢乐的场景。这里的“楼阁”和“客醉”共同营造出一种繁华和欢聚的氛围,反映了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生活状态。
- 干戈不用保农耕:“干戈不用保农耕”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排斥。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武器,而“保农耕”则是指维护农业生产。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强调了和平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 老儒八十心无事,依旧吟窗剔短檠:“老儒八十心无事,依旧吟窗剔短檠”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学者依然怀着一颗宁静的心,继续在窗前吟咏,使用短灯照亮书籍。这里的“老儒”“八十心无事”体现了学者的智慧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他仍在吟诗读书,也展现了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对农时的关注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它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