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多少少年人,孰识回头迹已陈。
绿草地元无绿草,红尘天更不红尘。
三茅观顶灯犹在,六部桥南塔顿新。
试问众生诗得意,袈裟底下自由身。

【注释】:

  1. 武林感旧又二首:即《武林旧事》,作者钱塘。武林,指杭州,南宋时以钱塘江为界,分杭州为外城和武林(今杭州市)。武林旧事,泛指杭州的旧事。
  2. 孰识回头迹已陈:谁还记得曾经走过的地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孰,谁。识,记。
  3. 绿草地元无绿草:昔日的青翠草地已经长满了杂草。元,曾经。
  4. 红尘天更不红尘:如今的红尘世界与往日的红尘世界相比,已不再有往日的热闹。
  5. 三茅观顶灯犹在:三茅观山顶上的灯光依然亮着。三茅观,位于钱塘县西南的三茅山巅。
  6. 六部桥南塔顿新:六部桥南端的塔焕然一新。唐代于长安城内设置六部,称“六部”,其地称为“六部桥”。
  7. 试问众生诗得意:请问众生们谁能写出得意之作。试问,询问。
  8. 袈裟底下自由身:在袈裟下,我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描述杭州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首句“武林感旧又二首”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杭州的怀旧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杭州的历史变迁。“钱塘多少少年人,孰识回头迹已陈”这两句,诗人回忆了过去的杭州,那时的人们还年轻,对杭州的记忆还很清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孰识回头迹已陈”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记得曾经走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而只能通过想象来描绘它们。

诗人又进一步描述了杭州的景色变化。“绿草地元无绿草,红尘天更不红尘”这两句,诗人描绘了杭州的绿草地已经长满了杂草,而那些曾经的繁华之地也已经变得破败不堪。这里的“红尘天”指的是曾经的繁华之地,而“元无绿草”则表示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三茅观顶灯犹在,六部桥南塔顿新”这两句,诗人描绘了杭州的一些古老建筑仍然屹立不倒,而另一些新兴的建筑则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的“犹在”意味着这些古老的建筑依然存在,而“顿新”则表示新生的事物不断涌现。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展望的方式,展现了杭州的历史变迁和未来的希望。诗人借助对于杭州的描写,表达出了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