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涨阶前可泛舟,天低近屋火云收。
竹户纸窗清洒洒,葛衫纱帐冷修修。
秋馆梧桐羁客恨,春郊杨柳少年愁。
移得此声来六月,人人喜色上眉头。

【注释】

骤:忽然;泛:船行。天低近屋:指云密布。火云:即积云,因赤色而得名,俗称“火烧云”。葛衫纱帐:葛布制成的衣服和丝织的帐子。羁客:被旅途所苦的游子。秋馆:指秋天里客居的旅馆。梧桐:即梧桐树。羁客恨:羁旅之人的愁思。杨柳:柳树。少年愁:少年时的忧愁。移得:传来。喜:高兴。眉上:眉头。

赏析:

诗是一首咏物的诗。诗人通过雨后景物的变化来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全诗语言清新、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描写雨后天晴的景象,写雨势来得突然,雨过天晴时,雨前堆积在阶前的雨水已经涨满,可以泛舟了。接着写天低而近于房屋,太阳光照射着积雨后的红云,使红云逐渐收拢。“可泛舟”与“雨前”对应,“天低近屋”与“火云收”对应,表现了雨后天晴时,天气转晴,景色优美,让人赏心悦目。

颔联写室内景象。雨过天晴,屋内空气变得清新凉爽,竹户纸窗洒落着晶莹的水珠,葛衫纱帐也感到凉意,仿佛在沐浴着一场春雨的洗礼。“清洒洒”,形容室内空气清新;“冷修修”,形容室内凉爽宜人。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初霁的清新、爽朗的气氛,使人心情愉悦。

颈联写窗外的景物。梧桐树枝上停满了鸟儿,似乎在欣赏着雨后天晴的美好景色;青年男女们漫步在郊外,享受着春雨带来的清新空气,尽情地欣赏着美景。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尾联写人们的反应。诗人把听到的消息传来后,人们欣喜若狂,纷纷抬头仰望蓝天,眉上露出了喜色。“人人喜色”与前两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天气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天晴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