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未了已朱樱,春尽曾无十日晴。
稍欲出城问蚕麦,生愁城外杜鹃声。
【注释】
①“五诗”,指立夏后所咏的五首诗。
②“青梅未了已”,意谓春末时青梅尚未成熟,樱桃已经红透了。
③“朱樱”,即红桃、朱桃,指晚熟的樱桃。
④“曾无十日晴”:意谓春天虽然有十天晴朗的日子,但春天过去以后,就没有再见到过晴朗天气了。
⑤“愈雨足成五诗”,意谓经过一场春雨,作者终于完成了五首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立夏之后所作。诗人在立夏前后写的五首诗里,都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怀念之情。其中第一首最为脍炙人口。诗人以“苦雨”为题,写他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首联“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无十日晴”,起笔就点明立夏之后,正是春去夏来之际。这时的天气,乍暖还寒,阴雨连绵。春雨绵绵,使大地一片泥泞。春日里的明媚阳光,已被这绵绵细雨给冲淡了许多,甚至有些日子连十天才出现一次晴朗的天气。这就使人感到十分失望和苦恼。“苦雨”二字,把这种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
颔联“青梅未了已朱樱,春尽曾无十日晴。”紧承上句而来,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人说,春天还没有结束,而青梅才刚刚成熟,樱桃却已经红了。春天过去了,没有再见到过十天以上的晴朗天气。两句中用到了“未了”、“曾无”这样的词语,更显得词意曲折,情致委婉。
颈联“稍欲出城问蚕麦,生愁城外杜鹃声。”是写自己想要到外面去看看春蚕和麦子的情况,但一想到城外传来的杜鹃叫声,就又生愁烦了。这一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愁。
尾联“此身其如秋蓬何,何当载酒携尊至。”是写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诗人说,现在的处境,简直像秋天随风飘荡的浮萍一样不定;什么时候能够像杜甫《饮中八仙歌》所写的那样,带着美酒佳肴,到成都去拜访那些朋友呢?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比喻:“秋蓬”。这个比喻很形象,它既写出诗人的飘零之感,又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