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白昼似昏黄,平地愁城万里长。
稻卧三秋常是雨,菊残十月尚无霜。
阴阴白昼似昏黄,平地愁城万里长。
稻卧三秋常是雨,菊残十月尚无霜。
注释:
- 这首诗的首句“阴阴白昼似昏黄”描绘了天气阴沉,白日如黄昏一般的场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不明朗的灰暗中。
- “平地愁城万里长”形象地比喻了大地上的愁绪如同连绵不断的城墙,无穷无尽。这里将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忧虑情感结合在了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深忧虑。
- “稻卧三秋常是雨”意味着稻谷在经历了三个秋季后仍然被雨水浸泡,暗示农作物生长缓慢,收成不佳。这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 “菊残十月尚无霜”则描绘了菊花在深秋时节仍无霜雪覆盖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无奈。菊花通常代表着高洁和坚韧,但在这首诗中,它的枯萎却透露出一种悲凉和绝望的氛围。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深深的忧郁和不满。杜甫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将天空比作愁城,将大地比作愁城延伸的长河,以及用稻谷和菊花作为自然界的象征,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哀愁。
-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更折射出了他对人世间疾苦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通过这样的艺术表达,杜甫成功地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传递给了读者,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