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
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
【注释】
记:记录。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作者在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曾作《正月十五夜月》一诗,后因事谪居杭州,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又作此记。石梁、石柱、石碑:指西湖孤山南端的“一线天”。
拔:突出。
两玉堂仙:指苏轼和欧阳修。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号醉翁,两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二子:指苏辙和苏洵。二苏是北宋著名的兄弟政治家和文学家。
一髡叟:指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因曾做过光禄寺丞(一种小官),所以后人称他为“秃翁”、“苏秃”。
自应:自然应当。
名字:名望或名声。
万年垂:永久流传下去。
赏析:
此诗写于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春,时值作者被贬居杭州的第三年。诗中描绘了西湖孤山上“一线天”的奇景,并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前六句描写“一线天”的自然景色,其中“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一线天”的险峻奇美。后两句则通过写“两玉堂仙”和“一髡叟”的名字,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