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赫赫忽荒寒,败瓦颓墙百顷宽。
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
炎炎赫赫忽荒寒,败瓦颓墙百顷宽。
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
解析:
诗句中的“炎炎赫赫”形容天气非常炎热,“忽荒寒”则表达了一种由热烈突然转向寒冷的强烈对比和转变。“败瓦颓墙百顷宽”描绘了西湖边破败的瓦砾与废墟之广,给人以荒凉之感。“谁识旧朝大丞相”暗指曾经的显赫人物已不在,而“手携红妓倚阑干”则展现了一位官员(可能为丞相)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景,其中“红妓”指的是陪伴他的歌女。
注释:
- 方回:宋朝诗人。
- 炎炎赫赫:形容天气非常热。
- 败瓦颓墙百顷宽:描述一片废墟的宽阔场景。
- 谁识旧朝:意指已经不认识以前的朝代或人物。
- 手携红妓:手拉着歌女。
- 倚阑干:靠在栏杆上。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西湖的变迁与历史痕迹。首句通过天气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环境的感受,第二句则通过对废墟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凄凉美。第三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为后文铺垫了背景。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能是过去的一位丞相—在欣赏美景时的情形,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深度。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景色的美感,更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体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慨与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不再、人事全非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