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
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作者进士及第之后。首联“昔日贫”与“今日贵”形成鲜明对照,既写出了孟郊因应试失败而长期过着贫困生活,又写出了他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一举成名的经历;颔联以“谁”字领起,表明自己对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命运的看法:在“富贵”的道路上,“谁肯相顾”!“谁”字既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颈联“一茎生”与“百丈横”形成强烈对比,既写出了科举及第的荣耀,又写出了落第后的失落。尾联写自己虽然中举,却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与那些“不事权门”、“不为身计”的人相比,感到十分惭愧。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富有哲理。
【答案】
①六桥:指杭州西湖之六座名桥。②箫鼓:指音乐。③喧天:形容声音很大。④索然:形容萧条冷落,没有生气。⑤兴废荣枯:指世事的兴衰更替。⑥活计:生计和营生。⑦渔:捕鱼。⑧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进士及第之后。前两联写自己在科举考场上落第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批判。后两联写自己及第后仍穷困潦倒,与那些高官显贵相比,深感惭愧。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