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九月二十六日雪,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此寒。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注释】
九月:农历九月。
北人:北方之人。
云:说。
是时:此时。
时:时节。
亦:也。
无:没有。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冬季的开始。
装:准备,置备。
衣亦:衣服。
夜半:半夜。
风翻屋:风吹动了房屋。
侵晨:天刚破晓之时。
非时:不合时宜。
良(láng)可怪:非常奇怪。
吾老:我年老。
通袖:宽大的衣服袖子。
酸指:因寒冷而发酸的手指。
凭栏:靠在栏杆上。
耸冻肩:冻得肩头耸直。
枯肠:空荡荡的肚子。
萧索:形容空虚、冷清。
残菊:残败的菊花。
贫苦:贫穷困苦。
无衾:没有被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中通过描绘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来表现他对自己年老体衰、贫病交迫生活的感叹和无奈心情。首联点明时间,交代天气;颔联描写风雪肆虐,屋漏船沉,突出了风雪之大;颈联写出了自己年老体衰的不幸遭遇;尾联以物喻人,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苍凉,情感深沉,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