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事宁生瘿,今谁似我能。
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
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
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
【译文】
忍受委屈才能生得瘤子,谁像我这样能忍呢。
缺少钱用就让婢女分灶,赊米请僧人施舍。
恶语相向都原谅了,写诗骂人也称赞。
我平生楼高百尺,现在不再登陈登。
【注释】
癸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节:指春节。今:犹“其”。似:比。瘿:颈瘤。缺钱:无钱。分灶:古代妇女出嫁后与公婆分开做饭。赊米:赊借粮食。施舍:救济。恶语:恶意的言语。闻:听见。恶声:恶劣的言辞。悉:皆。凡:凡是。称:称赞。陈登:东汉末年吴国人,曾任东阳长、郁林太守等职,后隐居在会稽山中。楼百尺:指诗人自己建的高楼,为纪念自己早年的志业而建的。非复旧陈登:已不再是从前的陈登了,意即诗人已经改变旧日的生活和志趣,不再追求功名富贵,而是过隐居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自嘲诗。诗人通过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全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忍事宁生瘿”,意思是说忍受委屈才能生得瘤子,谁像我这样能忍呢?这里的“瘿”指的是脖子上长的肿瘤,比喻受到的委屈和压力。诗人通过这个典故来讽刺那些只知道争名夺利的人,他们就像脖子上长了瘤子一样,只知索取不知道付出,只会抱怨不会自省。
接下来两句“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意思是说缺少钱用就让婢女分灶,赊米请僧人施舍。这里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清贫,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生活现状,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施舍和怜悯。
第三句“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意思是说恶语相向都原谅了,写诗骂人也称赞。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恶语的宽容态度,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他并不因为别人的恶言恶语而生气发怒,反而能够包容和谅解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同时,他也认为写诗骂人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应该被否定或贬低。
最后一句“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意思是说我平生楼高百尺,现在不再登陈登了。这里的“陈登”是指诗人自己的家乡和出生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离开了官场,过上了隐居生活。
整首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发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