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岸环□县,君所佐县为最雄。其民无不挟利刃,往往杀人白昼中。

荻浦盐丁更狞恶,轻舠出没洪涛风。迩来清霜冻天地,一扫蚊虻销昏霿。

承平难治乱后易,况今官制权任同。监尹丞簿设四职,圜坐决事皆宰公。

三可一否或二否,掀案掷砚纷相攻。北人欺南恃气力,但亦颇畏明与聪。

君才如此彼定服,岂敢专辄关节通。弊根安在在俸薄,所至贪吏如蝗螽。

上征下取至民极,何异大虫食小虫。百姓把盏长官受,饩牲器币厩宇充。

自古书传未之见,具人眉目心貙熊。甚至唯恐盗不作,诬谓叛逆兴兵戎。

村落雠杀小斗阋,一室作过千室空。君昔茌平鸢肩翁,斗酒濯足游新丰。

略与常何草封事,便应入侍丹墀枫。昌黎调笑崔蓝田,哦二松间何匆匆。

敕君就此岂不屈,径欲一往苏疲癃。僚友二三户七万,照以胸次百炼铜。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首句解读
  • 原文:“送□景文长兴丞”
  • 关键词解释:这里的“□”可能是地名或官职名,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来确定。
  • 译文/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对某人即将被任命为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的县令的祝贺之意。
  1. 次句解读
  • 原文:“太湖之岸环□县,君所佐县为最雄。”
  • 关键词解释:太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湖之一,此处指代太湖。“最雄”可能表示该县在行政或经济上的重要性。
  • 译文/注释:描述了长兴县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 第三句解读
  • 原文:“其民无不挟利刃,往往杀人白昼中。”
  • 关键词解释:这里的“利刃”指的是锋利的武器,如匕首或刀剑。“白昼”表示在白天进行的暴力行为。
  • 译文/注释:描述该县人民普遍使用武器,且常常在白天进行残忍的杀害行为。
  1. 第四句解读
  • 原文:“荻浦盐丁更狞恶,轻舠出没洪涛风。”
  • 关键词解释:“荻浦”可能指长江口附近的一个渔港,而“盐丁”通常指盐工,“舠”是古代船只的名称。“洪涛风”形容波涛汹涌。
  • 译文/注释:描述荻浦附近地区渔民和盐工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经常与自然巨浪作斗争的情况。
  1. 第五句解读
  • 原文:“承平难治乱后易,况今官制权任同。”
  • 关键词解释:“承平”指和平时期,“乱后”可能是指战乱之后,“官制”指的是政府制度,“权任”可能指权力和责任。
  • 译文/注释:指出在和平时期治理国家比在战乱时期要容易。同时指出现在的官员拥有过大的权利和责任。
  1. 第六句解读
  • 原文:“监尹丞簿设四职,圜坐决事皆宰公。”
  • 关键词解释:“监”是监察,“尹”是地方长官,“丞”是副手,“簿”是文书记录。
  • 译文/注释:描述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包括监察、郡守等职位,这些官员共同负责决策和管理事务。
  1. 第七句解读
  • 原文:“三可一否或二否,掀案掷砚纷相攻。”
  • 关键词解释:“三可一否”是一种古代辩论用语,意味着三种情况下支持某种观点或行动,一种情况下反对。“掀案掷砚”可能指的是激烈辩论的场景。
  • 译文/注释:描绘了官员之间就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意见不合的情形。
  1. 第八句解读
  • 原文:“北人欺南恃气力,但亦颇畏明与聪。”
  • 关键词解释:“北人”指的是北方地区的人,“欺南”可能是指欺负南方人,“气力”指武力或势力。
  • 译文/注释:反映了北方人有时因有武力而看不起南方人,但同时也害怕那些明智和聪明的南方人。
  1. 第九句解读
  • 原文:“君才如此彼定服,岂敢专辄关节通。”
  • 关键词解释:“专辄”意为擅自做主,“关节通”可能是指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影响事情。
  • 译文/注释:表达了对某位官员能力的高度评价,并警告他不要滥用权力,以免被他人利用。
  1. 第十句解读
  • 原文:“弊根安在在俸薄,所至贪吏如蝗螽。”
  • 关键词解释:“弊根”指腐败的根源,“俸薄”可能是指收入低微无法满足个人需求。“蝗螽”在这里可能比喻贪官污吏之多。
  • 译文/注释:指出官员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俸禄过低,导致贪腐之风盛行。
  1. 第十一句解读
  • 原文:“上征下取至民极,何异大虫食小虫。”
  • 关键词解释:“上征下取”可能是指上级征税,下级收取费用,“至民极”意即达到极点,“大虫食小虫”是比喻剥削弱者的行为。
  • 译文/注释:批评了上下级之间的税收制度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同大老虎吃小虫子一样。
  1. 第十二句解读
  • 原文:“百姓把盏长官受,饩牲器币厩宇充。”
  • 关键词解释:“把盏”可能指敬酒,这里用来形容饮酒的场景。“饩牲”是祭祀用的牺牲品,“器币”指各种礼物。
  • 译文/注释:描述了官员们享受着人民的供奉和礼物,而老百姓则承受巨大的负担。
  1. 第十三句解读
  • 原文:“自古书传未之见,具人眉目心貙熊。”
  • 关键词解释:“具人”可能指的是普通人或普通百姓,“眉目心貙熊”用来形容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译文/注释:表达了普通人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下的真实情况,像熊一样艰难生存。
  1. 第十四句解读
  • 原文:“甚至唯恐盗不作,诬谓叛逆兴兵戎。”
  • 关键词解释:“唯恐”表示极度担忧。“叛逆”可能指反叛朝廷的行为。
  • 译文/注释:指出人们担心盗贼不出现,甚至会诬称有人反叛,进而发动战争。
  • 赏析:这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民间治安的担忧以及对叛乱的恐惧。
  1. 第十五句解读
  • 原文:“村落雠杀小斗阋,一室作过千室空。”
  • 关键词解释:“雠杀”指相互争斗,“小斗阋”意即小规模的争执或争吵。“一室作过千室空”意即一个小家庭的事情影响到整个村庄。
  • 译文/注释:描述了由于一些小事引发的纠纷和争斗,最终导致整个村庄都陷入萧条和贫穷。
  1. 第十六句解读
  • 原文:“君昔茌平鸢肩翁,斗酒濯足游新丰。”
  • 关键词解释:“茌平鸢肩翁”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人物,而“斗酒濯足游新丰”是引用李白的诗句,意为豪饮后游览新丰的美景。
  • 译文/注释: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那位曾经豪饮游历、不受拘束的人物的怀念。
  1. 第十七句解读
  • 原文:“略与常何草封事,便应入侍丹墀枫。”
  • 关键词解释:“草封事”可能指的是起草奏章或上书给皇帝,而“丹墀枫”指皇宫前的丹墀上的枫树。
  • 译文/注释:表达了对某人过去的经历和成就的赞赏,暗示其具有杰出的才能和能力。
  1. 第十八句解读
  • 原文:“昌黎调笑崔蓝田,哦二松间何匆匆。”
  • 关键词解释:“昌黎”可能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别号。“崔蓝田”指唐代宰相崔湜,而“哦二松间何匆匆”可能是引用杜甫的诗句《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译文/注释: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某人才华和能力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对其迅速升迁的认可。
  1. 第十九句解读
  • 原文:“敕君就此岂不屈,径欲一往苏疲癃。”
  • 关键词解释:“敕君”指皇帝命令某人做事,“疲癃”指身体虚弱或病重。
  • 译文/注释:表明皇帝命令某人接受任务,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推辞,而是要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一任务。
  1. 第二十句解读
  • 原文:“僚友二三户七万,照以胸次百炼铜。”
  • 关键词解释:“僚友”可能指同事或朋友,“二三户七万”意即有众多的同事和朋友。“百炼铜”可能指经过多次锻造的铜器。
  • 译文/注释: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众多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