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共十二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译文:稻谷成熟时却遭遇了连绵不断的雨水。
注释:稻谷成熟期正是收获的季节,但此时却遇到了连绵的雨水,使得稻谷无法及时收割,造成了损失。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译文:已经割下的和还未割下的,都被雨水泡得一半腐烂了一半。
注释:这里的“刈”指的是收割,而“漂没”则表示被雨水浸泡到只剩下部分可以食用的部分。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译文:饥饿和饱食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这种变化是不可忽视的。
注释:这里指的是农作物的收成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计,因此农民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译文:云师就像古代的葛伯一样,因怨恨而导致天降惩罚。
注释:“云师”在这里可能是指天气的变化无常,而“葛伯”则是古代的一个暴君,因为对人民的怨恨而遭到了天的惩罚。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译文:死去的树木又长出了菌类和蕈类,萤火虫在草地上飞舞。
注释: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雨水的滋润和温度的变化,促使一些植物生长出来。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译文:恒定的温暖反而被认为是仁慈,违背天道是多么荒谬。
注释:“燠”是指温暖的意思,而“缪”在这里表示错误或不合理。作者认为恒定的温暖不应该被当作仁慈,这与天道相悖。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译文:如果能够迎来时而寒冷时而温暖的天气,那该有多好!
注释:“明揭”意味着晴朗的天气,能够带来光明和希望。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温和天气的向往。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译文:辛勤劳作的农民得到了休息,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连骨头都能啃掉。
注释:这里的“舂枕”指的是用石磨舂米,而“白骨”则形容食物非常美味,以至于连人的骨头都可以吃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天气,展现了农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温暖天气的向往。诗中的“云师”、“葛伯”等词汇,都带有一种讽刺和批评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不公和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同情。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