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垢包羞混世尘,胸中无物只天真。
平生我亦轻馀子,此日君当恕醉人。
钟乳金钗空丧志,鲈鱼莼菜尚知津。
中行独复虽差晚,犹与初爻不远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作的《自觉二首》。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 忍垢包羞混世尘,胸中无物只天真。
- “忍垢”:忍受污辱。
- “包羞”:掩饰羞耻。
- “混世尘”:与世俗为伍。
- “胸中无物”:心中没有杂念。
- “只天真”:保持纯真自然的心态。
- 平生我亦轻馀子,此日君当恕醉人。
- “平生”:指一生。
- “余子”:其他人。
- “轻”:轻视。
- “恕醉人”:宽恕一个醉酒的人。
- 钟乳金钗空丧志,鲈鱼莼菜尚知津。
- “钟乳”:钟乳石,一种矿物质,这里可能指代珍贵的东西,但未能使用。
- “金钗”:金色的发簪,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
- “丧志”:失去志向或目标。
- “鲈鱼莼菜”:鲈鱼和莼菜都是江南特产,常在诗中象征隐逸的生活。
- 中行独复虽差晚,犹与初爻不远邻。
- “中行”:可能是指中间位置或中庸之道。
- “独复”:独自一人。
- “虽差晚”:虽然有些晚了,但还有希望。
- “犹与初爻不远邻”:仍然与初爻(指卦象中的初始位置)相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杜甫的自述,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他自称“胸中无物”,即内心纯净、不掺杂杂念,保持了天真的自然状态。然而,他也明白自己一生中曾经轻视过他人,现在愿意宽恕那些醉酒的人。诗中提到的钟乳石和金钗象征着物质的丧失,而鲈鱼和莼菜则代表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尽管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些迟暮,但仍有希望保持初心和理想。最后,他以“中行独复虽差晚,犹与初爻不远邻”来表达自己虽然有所迟滞,但仍接近于最初的理想和状态。整首诗流露出杜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