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废垒草离离,尺寸纷争彼一时。
着眼道旁看覆辙,平心局外说残棋。
中流白浪摇诗梦,古塞黄云付牧儿。
身老太平无事日,扁舟万里鬓丝丝。

注释:

  1. 渡淮:指渡过淮河,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
  2. 滨河废垒草离离:指的是河边废弃的堡垒,长满了草。
  3. 尺寸纷争:比喻事物之间的矛盾、斗争。
  4. 着眼道旁看覆辙:站在路旁观察过去的道路,看到过去的失败和错误。
  5. 平心局外说残棋:在局外保持冷静,分析残局的胜负。
  6. 中流白浪摇诗梦:在江流中,白色的波浪摇晃着诗人的诗梦。
  7. 古塞黄云付牧儿:古老的边塞,黄色的云朵被牧童所抛弃。
  8. 身老太平无事日:年老体弱,生活安定,没有战事。
  9. 扁舟万里鬓丝丝:乘坐扁舟,漂泊万里,白发丝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渡淮的情景,抒发了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渡淮”直接点明诗人的目的地,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诗人选择在河边废弃的堡垒上渡淮,这本身就象征着他对于过去的战争岁月的怀念和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二句“滨河废垒草离离”,进一步描绘了渡淮时的环境。这里的“滨河废垒”指的是曾经繁华的河畔城镇,如今已经破败不堪,满地都是杂草。这既是对过去的战争岁月的一种象征,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第三、四句则是对渡淮目的的具体描绘。诗人站在路旁,观察着过去的失败和错误(尺寸纷争)以及局外的冷静思考(平心局外说残棋)。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接下来两句则转向了自然景象。诗人在江流中看到了白色的波浪(中流白浪摇诗梦),同时被黄云所抛弃(古塞黄云付牧儿)。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也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感慨。诗人年老体弱,生活安定,没有战事。然而,他也明白这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因此,他只能在扁舟上漂泊万里,看着白发丝丝。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渡淮行为,展现了他对于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它既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