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幕愁归燕,颓垣警睡尨。
鱼声飞玉署,花梦破璚窗。
紫诏传三省,黄巾出两江。
何时舞干羽?
尽使有苗降。
《漫兴十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十九首。这些诗作描绘了草堂周围的自然景物及作者的情思感触,反映了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变化。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一解析:
- 诗句释义:
- 撤幕愁归燕:撤下帷幕,让燕子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情感,同时也有岁月变迁的感慨。
- 颓垣警睡尨:破旧的墙垣里传来犬吠声,象征着家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鱼声飞玉署:水声如同在玉制的官署中回荡,形容水流的清澈和响亮。
- 花梦破璚窗:梦中的花景被打破,窗棂破碎的声音如同花梦破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
- 紫诏传三省:皇帝的诏书传遍了三省(指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部)。
- 黄巾出两江: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出现在长江和汉江流域,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
- 何时舞干羽?:什么时候能像周武王那样舞动干戚(古代武器)平定叛乱呢?
- 尽使有苗降:最终能使有苗这样的蛮族归顺,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定乱世、恢复和平的理想和期望。
译文:
撤去帷布,我思念着回家的燕子。残垣断壁中传来狗的叫声,仿佛在梦中惊醒。流水声在玉石制成的官署中回荡,花朵的影子在窗户上破碎。紫色的诏书传遍了三省,黄色的巾帕出现在汉江和长江流域。何时能像武王一样挥舞兵器,彻底平定叛乱呢?赏析:
杜甫的《漫兴十九首》通过简练的笔触,捕捉了成都草堂周边的自然美景和社会现实。这些诗歌虽然看似平淡,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家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状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疾苦。
《漫兴十九首》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时代、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