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听鸣鸠,青山树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

《山中杂兴二十首》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通过描述山中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拄杖听鸣鸠:在青山之中,手持拐杖静听小鸟的鸣叫。这里的“鸣鸠”指的是春天到来时,山间鸟儿开始鸣唱。

  2. 青山树色稠:远处的青山与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密集。

  3. 雨寒云不起:雨后的天气虽然寒冷,但天空中并没有飘荡的云彩。这里的“雨寒”形容雨后山林的清新冷冽,”云不起”则表达了雨后天空的清澈。

  4. 沙乱水交流:山间的沙子因为雨水而变得混乱,水流也因为泥沙的混合而变得浑浊。这里的“交流”形容水流与泥沙相互融合的景象。

  5. 对景堪垂涕: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流下了泪水。这里的“对景”指眼前美丽的山水,而“垂涕”表达了作者被美景感动到流泪的情感。

  6. 无为亦动愁: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因这美景而感到忧愁。这里的“动愁”意味着美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反应。

  7. 疲民正无奈:对于疲惫的百姓来说,他们正面临着无可奈何的境地。这里的“疲民”指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们,而“无奈”表达了他们的困境和无力感。

  8. 谁解为君筹:谁能理解并为我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呢?这里的“为君筹”指为解决百姓困境寻找方法,而“谁解”则表达了作者的困惑和寻求帮助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是对山中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要关注人类社会的苦难,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