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含晓色,茅屋静春晖。
野水中间落,云山西面围。
长歌樵担起,短笛钓船归。
景物随时至,诗成思欲飞。

【注释】

山中杂兴二十首:作者晚年隐居于庐山,此组诗即作于其隐居期间。山中:指庐山一带的山林之中。

石楼含晓色:清晨时,石头上的楼阁沐浴在朝霞之中。

茅屋静春晖:春天的早晨,茅屋沐浴着阳光。茅屋:指简陋的茅舍。

野水中间落:山涧中的清流缓缓地流淌。

云山西面围: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从西边包围过来。

长歌樵担起:边远山林中砍柴人高歌自唱。

短笛钓船归:傍晚,渔人在短笛声中驾舟返回。

景物随时至,诗成思欲飞:大自然的景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诗人的诗歌也随时创作而成,思绪随之飞扬。

【译文】

石楼上,晨曦映照,如含薄雾;茅屋静谧,沐浴着春日的暖阳。

山涧溪流悠悠,潺潺流淌,山影倒映水中。

云雾缭绕的群山,仿佛自西面环抱而来。

砍柴人边歌边走,挑起柴担归来;渔夫收网归来,短笛悠扬。

四季景色变幻无穷,诗人随时吟咏诗句,诗意盎然;心随景动,思绪飞扬。

【赏析】

这是一组描绘庐山自然景观的五绝,每句四言,语言质朴,意境清幽。前两句写山中之景,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组诗清新明快,富有情趣,是庐山的名胜佳作。

第一联“石楼含晓色,茅屋静春晖”,写山中之景,以“石楼”为题。石楼在山下岩石之上,因山石多赤色,故称石楼。“石楼”二字用得极妙。因为“石楼”,所以有“露气”:“含晓色”,则说明此时正是清晨。“晓色”两字,不仅写出了日出之时,更写出了山中之景的美丽、迷人。“茅屋”是山中人家,“静春晖”是说春日的阳光洒在茅屋上。这两句是写诗人在清晨时分,站在山顶,眺望山下的山中人家与自然景色之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第二联“野水中间落,云山西面围”,写山中之景,也是以“野水”为题。“野水”就是山间小溪。“中间落”是水流在山间的曲折处落下。“云山西面围”,是说云雾缭绕的山峰,像从西面包围过来。这两句是写山中之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之情。第三联“长歌樵担起,短笛钓船归”,写山中之景,也是以“长歌”、“短笛”为题。“长歌”是说山中砍柴人的歌声高亢激昂;“短笛”则是渔夫吹奏的乐器之声;“挑”是“扛”,“担”是背。这两句是写山中劳作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赞美。第四联“景物随时至,诗成思欲飞”,写山中之景,更是以“景物随时至”为题。这一句是说,大自然的景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而诗人的诗歌也随时创作而成,思绪随之飞扬。这两句是写山中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整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庐山的名胜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