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入柴扉,茅芦隐翠微。
土硗黄独瘦,溪暖白鱼肥。
夜照明膏竹,朝餐净露薇。
人生安分已,何必论雄飞?
注释:
- 安分:保持本分。
- 小径入柴扉:小路上走进柴门,形容隐居的样子。
- 土硗黄独瘦:土地贫瘠,草木都显得干枯瘦弱。
- 溪暖白鱼肥:溪水温暖,鱼儿游动时身体闪着银光。
- 夜照明膏竹:夜晚点燃油灯照看竹子。
- 朝餐净露薇:早晨吃清露滋润的野菜。
- 人生安分已:人生在世就应该满足现状,不再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 何必论雄飞:为什么非要去论英雄、争高低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小径入柴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小路通向简陋的柴门,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接着,“茅芦隐翠微”,“土硗黄独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茅草和芦苇掩映在翠绿之中,土地贫瘠但生长的植物却异常茁壮。这些自然景物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四句,“夜照明膏竹,朝餐净露薇”,则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夜晚,他点亮油灯照亮竹子,早晨则以清露滋润的野菜为食。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宁静和满足。诗人用“安分”一词来概括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应该像草木那样,顺应自然,满足现状,而不是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最后两句“人生安分已,何必论雄飞”,则是诗人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他认为人应该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必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这里的“雄飞”指的是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不断进取的人。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既然人们已经满足于现状,那么又何必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