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
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
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
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

次申屠子迪韵

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

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

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

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

注释与赏析:

1.“红尘车马事纷纷” - 此句描绘了世俗中繁忙而喧嚣的车马往来。红尘通常指纷扰的世事,此处用来形容都市中的忙碌与繁杂。

2.“高眼何曾有见闻” - “高眼”可能指的是有远见或见识的人,这里表达的是对于那些真正见过世面或有洞察力的人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够提供见解或建议。

3.“竹屋夜深时听雨” - 描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境,在深夜中聆听屋外的雨声,这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沉思和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4.“石床秋冷不生云” - 石头作为床榻材料,暗示了一种简朴或自然的状态。这里的“秋冷”则表达了季节带来的清寂感。”不生云”可能是指天空中没有云雾的天气,象征着清澈和透明。

5.“归来每爱陶彭泽” - 提到陶潜,即陶渊明,一个著名的隐逸诗人。这句表明诗人常常怀念归隐田园的生活,享受那份简单、清新的乡村生活。

6.“漂泊谁怜郑广文” - 郑广文是古代一位知名的官员,这里可能是借用郑广文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门径年年芳草绿” - 描述家门前的小路总是长满了绿色的草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岁月的静好。

8.“拟将兹意问东君” - “东君”通常指春天的主宰——东风,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要向春天或者自然的万物寻求答案或者启示,表示了一种向自然致敬和学习的态度。

译文:

红尘中车马往来不断,高远的眼界中我从未听闻;
夜晚竹屋深处听雨声,秋天石床旁寒风不生云烟。
每次回归总是喜欢陶潜般的恬淡,漂泊无依又让谁来怜惜我?
门前小径每年都被新绿覆盖,打算把这份心意询问给东君。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独到感悟。诗中既有对尘世喧嚣的反思,也有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平和与自由的深切渴望,以及从自然中获得的精神慰藉。整体上,诗作呈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