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忽见芙蓉苑,恰似两京全盛时。
翠幕高张公子燕,锦衣齐集内官仪。
楼台影出青天近,弦管声回白日迟。
花萼相辉银榜丽,水光山色绿差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曲江春望图》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高堂忽见芙蓉苑,恰似两京全盛时。
  • “高堂”通常指代华丽的厅堂或宫殿。
  • “芙蓉苑”指的是美丽的荷花池塘。
  • “恰似两京全盛时”中“两京”指长安和东都洛阳,古代中国的两个大都市。
  1. 翠幕高张公子燕,锦衣齐集内官仪。
  • “翠幕”可能指装饰着翠绿帘子的帷帐,用来比喻豪华的场所。
  • “公子燕”中的“公子”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贵族的年轻男子。
  • “锦衣”是指用各种颜色丝绸制成的华丽衣服。
  • “内官仪”里的“内官”是指宫中侍奉皇室的官员。
  1. 楼台影出青天近,弦管声回白日迟。
  • “楼台影”指楼阁的影子倒映在天空中,形成美丽的景观。
  • “青天近”描述的是太阳落山后,天边的景色显得更加清晰。
  • “弦管声”指的是音乐声,可能是宴会上演奏的音乐。
  • “白日迟”形容夕阳渐渐落下,时间过得很慢。
  1. 花萼相辉银榜丽,水光山色绿差差。
  • “花萼”可能是指花朵或者植物的花萼部分,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美丽景象。
  • “银榜”指银色的榜单或者荣誉榜,这里暗示了荣耀和荣誉的象征。
  • “水光山色绿差差”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山色青翠欲滴的景象。

译文:
在高高的殿堂里忽然看到那美丽的芙蓉苑,仿佛又回到了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全盛时期。
华丽的帷帐高高地搭起,贵族青年们欢聚一堂,穿着锦绣的衣服聚集在一起,享受着宫廷里的礼仪。
楼台的影子倒映在天空中,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夕阳西下,音乐声悠扬回荡,让人沉醉。
花园中花儿盛开,绿叶茂盛,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唐代的繁华景象和贵族生活的奢华氛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以高堂见到芙蓉苑,引出对历史荣辱兴衰的感慨,为整首诗定下了沉痛而深远的主题。接着通过对宴乐、楼台、自然风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美好与忧伤交织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拟人化的手法,使诗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昌龄对盛世繁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反思,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