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
自从庖羲得龙马,奇偶变化滋图书。
结绳之政由此毁,科斗鸟迹纷纭起。
后来大小二篆生,周称史籀秦夸李。
只今相去几百年,字体散漫随云烟。
岐阳石鼓土花蚀,峄山之碑野火燃。
纵有秦铭刻岑石,冰消雪剥无踪迹。
书生好学何所窥,每展史编空叹息。
樊山先生东鲁儒,好古博雅耽成癯。
八分小篆纯古法,凿石置之东南隅。
白日光芒争照耀,满城走看嗟神妙。
向来传写何足珍,枣木空遗后人诮。
徐公手摹烽火尘,金陵近刻殊失真。
那知此本意态淳,丞相李斯下笔新。
申屠墨庄有传授,法度森严非苟苟。
岂为后学得所师,万世千秋垂不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题申屠子迪篆刻卷》。全诗共八句,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
我曾在远古时期听闻过,当时冯翊地区的文化景象是多么的神秘莫测。自从庖羲得龙马,奇偶变化滋图书。
自从传说中的伏羲氏得到了龙马,书法中便出现了奇偶相间的美感和变化。结绳之政由此毁,科斗鸟迹纷纭起。
由于有了文字,结绳记事的原始政治制度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文字。后来大小二篆生,周称史籀秦夸李。
随后,大篆和小篆相继产生,周代称之为“史籀”、秦代则称之为“李斯”。只今相去几百年,字体散漫随云烟。
现在相隔几百年,汉字的字形已经变得散乱无章,如同飘散的云烟。岐阳石鼓土花蚀,峄山之碑野火燃。
岐阳石鼓上的土斑驳如花,而泰山的碑文则因野火而残损。纵有秦铭刻岑石,冰消雪剥无踪迹。
即使有秦代的铭文刻在石上,也像冰雪一样消融,难以寻找痕迹。书生好学何所窥,每展史编空叹息。
书生们渴望学习,但又无从下手,每次翻看史书只能徒增叹息。樊山先生东鲁儒,好古博雅耽成癯。
樊山先生是一位崇尚古代文化的学者,他博学多才,但身体却瘦骨嶙峋。八分小篆纯古法,凿石置之东南隅。
八分小篆是一种纯粹的古老字体,它被雕刻在石头上,置于东南角。白日光芒争照耀,满城走看嗟神妙。
明亮的阳光照耀下,这种字体显得格外神奇美妙,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来欣赏。向来传写何足珍,枣木空遗后人诮。
过去人们只是简单地复制这些字模,并不珍惜它们,结果只留下了枣木制成的字模,成为了后人嘲笑的对象。徐公手摹烽火尘,金陵近刻殊失真。
徐公模仿着烽火的尘土,但金陵附近刻制的字模却失去了原本的真谛。那知此本意态淳,丞相李斯下笔新。
你并不知道这个版本的意图非常纯粹,这是由丞相李斯创造的新风格。申屠墨庄有传授,法度森严非苟苟。
申屠墨庄有着严格的书法传承,他们的法度严谨,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岂为后学得所师,万世千秋垂不朽。
难道只是为了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一个学习的榜样吗?这样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