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好山千万重,翠涛百顷罗云松。细水幽回杂花远,三径修竹来秋风。
灵籁泠泠动清操,世外红尘飞不到。白月流光抱石台,高人潇爽长吟啸。
起居闲闲趣有馀,看山看水还看书。木瓢满酌示真率,不知轩冕为何如?
太华终南青未了,北山移文为谁道?君不见孤竹夷齐久寂寥,首阳薇蕨今荒草。

【注释】

蒋清隐:即蒋诩,字元卿,南阳新野人。

翠涛:山间绿水。

细水幽回杂花远:指山中的溪水曲折回旋、清澈见底,周围长满了各种花卉。

三径修竹:三径,旧时乡间小路;修竹,高高的竹子。这里借指隐居之所。

泠泠(líng líng):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白月流光抱石台,高人潇爽长吟啸:月光映照着石台,使人感到清爽。“高人”是称颂蒋诩的雅号。

木瓢:用来盛水或酒的一种器具。

首阳薇蕨:典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在商代末年饿死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为纪念他们采摘薇草自食,遂以“薇”为首阳的象征,后人又称首阳为首阳山。

北山移文: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东汉末,曹公征刘表之兵不克,欲迁其地而改其名,王粲劝刘表不要这样做,说:“今曹操新折衄(同“折”),方忧在腹心;明公以遁逃之寇,乞居无县之虏,此取危之道也。”后来,人们便把“北山移文”用作典故,比喻用空言劝退敌人。

君不见孤竹夷齐久寂寥,首阳薇蕨今荒草:孤竹国和伯夷、叔齐的故事。夷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两位贤人,因反对纣王暴政而饿死在首阳山。后来伯夷、叔齐被尊为义士的典范。

【赏析】

这首送别词,作者对友人蒋诩的生活情趣作了热情的赞美。开头四句写友人居住的环境之美。门外群峰环列,青翠欲滴,山中流水潺潺,百花盛开,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令人神往。接着四句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友人闲适恬淡,喜爱清静,远离尘嚣,过着隐逸生活,与世隔绝。友人性情高洁,不慕荣华富贵,超然物外。最后八句写诗人对友人的赞赏。朋友喜欢饮酒作诗,高雅不俗;他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更懂得珍惜美好时光,所以生活情趣盎然。最后两句是全词的主旨,也是诗人对友人的由衷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水风物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