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吹茅堕空屋,老乌号鸣屋上木。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
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去者一心事,归者百感随。
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布衣磨尽草衣拆,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暴雨如飞湍。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
东村西村无火色,凝云着地如墨黑。聩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
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自来住此十世馀,古老未尝罹此苦。
我感此情重叹吁,不觉泪下沾裳裾。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悲风吹茅堕空屋,老乌号鸣屋上木。”
注释:悲风席卷着茅草吹落,空无一物的房屋中乌鸦的叫声回荡在屋顶。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日景象,通过悲风和乌鸦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
注释:是谁家的男子正在远行出征,他的父母妻子孩子一起哭泣送别。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男子出征而相互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家庭的深厚情感。“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
注释:哭声哽咽,已经分别,但道旁又有人对着行人悲伤不已。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离别的悲伤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去者一心事,归者百感随。”
注释:离去的人心中只有一件事,而归来的人却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对于离别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注释:前年卖掉了女儿,去年卖了儿子,都是因为官府的赋税逼迫,不是为了饥饿所迫。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即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子女以缴纳赋税。“布衣磨尽草衣拆,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注释:穿着简陋的衣服磨损殆尽,只能拆掉草衣过冬,幸好没有受到霜冻的侵袭。今年的老小都没有足够的衣物,不知道税收的钱从哪里来。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暴雨如飞湍。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
注释:昨夜突然打雷震破了山,北来的暴雨像湍急的江水一样倾泻而下。这个时候正是江南的六月,酸楚的风雨让人感到寒冷刺骨。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恶劣的天气情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和敏锐观察力。“东村西村无火色,凝云着地如墨黑。聩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
注释:东村西村都没有灯火,天空中的云彩像墨汁一样沉重。耳聋的老人和瞎眼的妇女忙碌不停,因为屋内漏雨床也睡不了。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夜晚景象,以及村民们在这种环境下的生活困境。“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自来住此十世馀,古老未尝罹此苦。”
注释:打开门都不敢大声说话,因为门外的磨牙声很像猛虎的咆哮。自古以来就住在这里十代有余,从来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苦难。
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历史的感慨,以及他对过去苦难的记忆。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述,展现了战争、贫困、自然灾害等多重压力下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