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起石底云,丰隆唤出苍龙孙。古苔初破土膏滑,露华净洗龟筒痕。
先生爱笋如爱玉,冷笑人间饫膏肉。我生无家怀此君,十年未解求一束。
先生卜筑江之干,轩窗萧洒鸣风湍。玉麈不挥秋飒飒,翠佩欲动声珊珊。
高歌不觉凛毛发,坐令异境生清寒。便欲契青奴,谢彼苜蓿盘。
先生若肯慰我之大嚼,我亦为之披腹呈琅轩。
【注释】
索笋长句:指作者在诗中赞美傅隐君像寻找春天的嫩竹一样,寻找人才。
苍龙孙:指龙子,这里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苔:老苔。
龟筒:古代乐器。
饫膏肉:饱食肥腻之物。
生无家:没有家,比喻漂泊不定。
求一束:求得一捆。束是捆的意思。
轩窗萧洒鸣风湍:轩窗,高敞的窗户。萧洒,形容人洒脱、不拘小节。风湍,指风吹水激的声音。
玉麈:玉柄手杖。
契青奴:指和傅隐君交好。契,结交的意思。
披腹呈琅轩:敞开胸怀让人看。披腹,敞开胸膛。琅轩,即“琅琊”,山名。这里指傅隐君的书房,琅琊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傅隐君深厚的友情。
第一二句,写傅隐君如春风般吹拂着石底的云彩,唤起了那苍龙般的子孙。这两句以春风和苍龙为喻,赞美了傅隐君的高洁品格和卓越的才华。
第三四句,诗人将傅隐君比作爱玉之人,对世俗的繁华生活不屑一顾,只喜欢与朋友一起品茗吟诗,畅谈人生哲理。这两句进一步凸显了傅隐君的清高脱俗。
第五六句,诗人描绘了傅隐君卜筑江干的场景,轩窗潇洒,风吹湍流。这两句既展现了傅隐君的生活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第七八句,诗人以高歌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歌声高亢激昂,令异境生出清凉之感。接着,诗人又想到了要和傅隐君结为知己之交,感谢他给予的美食大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美食的珍视。
最后两联,诗人以期待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得到傅隐君的赏识,让自己也能与他一同品味人生的甘苦。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与傅隐君之间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