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缘种种怎生休,万虑纷纷何日息。情忘处、诸缘顿了,意灭时、万虑俱毕。
问君能有几多时,犹向人间弄智识。还知恁么便回光,免使临头愁戚戚。
【注释】
下手:开始做某事。义州:地名,在今河北。醮:古代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万虑:指千头万绪的烦忧。情忘:指忘却世俗情感。意灭:指消除了一切杂念。恁么:如此这般,指这样。回光:返本复元的意思。临头:即将发生。戚戚:悲伤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禅宗诗。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写禅悟过程。诗中用典多,但并不晦涩难解。作者通过诗人与僧人的对话,描绘了诗人从迷惘苦闷到顿悟解脱的心理历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和领悟。
开头两句:“下手迟义州醮罢劝众”,是说诗人刚学佛,还处在“下手”的阶段,这时他听了僧人的话,就“戒”了。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学佛的迫切心情。第三句:“诸缘种种怎生休,万虑纷纷何日息?”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虑都太多了,怎么才能全部消除呢?“怎生休”犹言怎么可以完全消除。“万虑纷纷”,形容心中所思所虑很多。这里诗人感叹自己学佛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第四句:“情忘处、诸缘顿了,意灭时、万虑俱毕。”意思是:当心中的情欲消失,一切烦恼也就统统消释了;而当心意达到空寂无为的境地,所有的忧虑也都随之而消失了。这是说学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要经过一个漫长的修道过程才能达到“顿悟”。第五句:“问君能有几多时,犹向人间弄智识。”诗人接着问道:请问你能够有多长时间呢?仍然生活在人世之中,还在使用自己的智慧,怎么能说已经超脱了世俗世界呢?(这里用典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第六句:“还知恁么便回光,免使临头愁戚戚。”意思是:如果已经认识到这些道理,就应该返归本性(即佛性),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去愁苦悲戚。这里又用到了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回光返照”之说。第七句:“临头”二字下得极妙:它既指眼前即将发生的灾难,也含有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苦恼。这一句紧承前文而来,说明只有真正悟道的人才能摆脱这种患难。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简练含蓄,寓意深刻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