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参禅都不会。境上闲游,只要心无昧。踏碎虚空离六对。松岩一觉和衣睡。
何用人前夸口快。一点灵明,不许纤尘盖。法性堂堂观自在。归根复命超三界。

【注释】

问道参禅:问道,指向别人请教。参禅,禅宗的修炼方法之一。都不会:没有领会。境上闲游:在境界中逍遥自在地游玩。只要心无昧:只要内心没有迷乱。踏碎虚空离六对:踏碎虚空,指摆脱世俗的纷扰。离六对,佛教语,谓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达到涅槃的境界。松岩:松树岩石。一觉和衣睡:睡时身如松,头枕岩石,不盖被子。何用人前夸口快:为什么还要在人前夸耀自己呢?一点灵明:一点点灵通的智慧,指修行者悟到的真谛。不许纤尘盖:不允许任何细微杂质蒙蔽。法性:佛法的本质或本性。堂堂:高大的样子。观自在:佛教语,意为观照宇宙万物,洞察一切真理。归根复命超三界:归返本源,恢复天命,超越三界(天、人、阿修罗)。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禅宗高僧的作品。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禅者在大自然中的游历与修行,后半部分则写禅者内心的觉悟和解脱。

第一句“问道参禅都不会”,说诗人向禅者问道,禅者告诉他,他虽然修习了参禅的道理,但却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

第二句“境上闲游,只要心无昧”,进一步描绘禅者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只在境界中逍遥自在地游玩,而内心没有丝毫的迷乱。

第三句“踏碎虚空离六对”,是禅者修行的具体行动。他踏碎了虚空,离开了六道轮回的束缚,达到了涅槃的境界。

第四句“松岩一觉和衣睡”,写禅者在松岩上打坐,身体像松树一样挺拔,头枕石头而眠,不盖被子。这种姿势既体现了他的禅定功夫,又表现了他的洒脱性格。

第五句“何用人前夸口快”,是对禅者的一种讽刺。他不需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修行成果,因为他知道修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需要默默地去体悟和实践。

第六句“一点灵明,不许纤尘盖”,是禅者内心的觉悟。他明白了一点灵通的智慧,不会让任何细微的杂质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第七句“法性堂堂观自在”,是禅者对佛法本质的理解。他看到了佛法的庄严和伟大,能够自由自在地看待世界万物。

最后一句“归根复命超三界”,是禅者修行的终极目标。他最终达到了回归本源、恢复天命的境界,超越了三界(天界、人间界、阿修罗界),成为了真正的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