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挂向高堂神鬼惊,恍忽电光来破壁。
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
江翻石转窅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侧。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这是一道综合类试题,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先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题吴彦嘉所藏张秋蟾龙图”一句点明诗题,交代写作背景。“张公画龙人不识”,写张公画龙,而世人不识,这两句是说张氏画龙高超绝伦,但一般人却不知道,突出了张氏画龙的高超。接着“挂向高堂神鬼惊”,写张龙挂在高堂,使神鬼都感到吃惊,突出了张氏画龙的神奇。“恍忽电光来破壁”,写张龙的气势,使高堂的墙壁都为之震动,突出了张龙的威严。“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渤澥”,大海的意思。“元气淋淫浸无极”,用气势磅礴的笔墨,描绘出张氏画龙的神威,使读者仿佛看到一条龙从渤海上空飞腾而来,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龙的威力之大,使天地昏暗,太阴黑暗,表现出张氏画龙的威力。“江翻石转窅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侧”,写龙的气势如江河翻腾,如巨石滚动,使人感到难以捉摸;又似雪浪汹涌,把空的铜柱都翻滚得摇摇晃晃,形象逼真,突出了画龙的生动。“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洞庭、扶桑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这里用“非尔谁”表示否定,突出了张氏画龙的神妙。最后“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意思是知道之前这幅画只是一幅小图,但这幅画却使万里江山都呈现出古色古香的色彩。作者想象如果能够把自己置于君山湖上的高峰之上,聆听这位老翁吹奏的铁笛声该有多么美妙啊!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张氏画龙的神妙。
【答案】
《张秋蟾龙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画的一张传世名作。张择端(1038~1112),字正道,山东淄州(今山东淄博市)人。北宋宫廷画家,以绘画风俗人物见长。此画创作于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43),当时他任翰林图画院艺学,故又名《宋人画册》。作品以精细工整著称,画面中景物繁多,线条流畅,色彩鲜明。
此诗是一首题咏《张秋蟾龙图》的七言律诗。首联写张公画龙,世不知有龙。颔联写画龙高超,挂堂惊动鬼神。颈联写龙势惊人,撼动宇宙乾坤。尾联写画龙之妙,令人神往不已。全诗以赞美画龙为主,通过对画面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之心。
全诗四联八句,前二联写画龙之妙,后二联写画龙之奇:第一联写张公画龙,世人不知,第二联写龙挂高堂,惊动鬼神;第三联写龙势惊人,撼动宇宙乾坤;第四联写龙势奇妙,令人神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