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岭含烟晓仗催,五家车骑入朝来。
千峰云散歌楼合,十月霜晴浴殿开。
烽火高台留草树,荔支长路入尘埃。
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昆明有劫灰。
【注释】
翠岭含烟:翠岭,指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含烟,指云雾弥漫。
晓仗催:晨曦中,使者催促着开拔。
五家:泛指百姓。
歌楼:歌舞娱乐的高楼台阁。云散:指云彩消散。
十月霜晴:指深秋时节天高气爽。浴殿:指宫殿前沐浴的水池。
烽火:古代边疆报警时燃放烟火。高台:指烽火台。草树:指边塞的草木。
荔支:荔枝。长路:漫长的道路。尘埃:尘土。
月中人去:传说月中有嫦娥、玉兔等。青山:指山峦。劫灰:指被焚毁的建筑。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瑰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长安城的盛状及当时国势的强盛。
首联写皇帝出行的情景。“翠岭含烟”,形容骊山云雾缭绕,景色宜人。“晓仗催”,早晨皇帝的仪仗已经出发了。“五家车骑入朝来”,五家为比,车骑是马。这两句说,老百姓都骑着马来京城赶集或进宫朝见,说明京城繁华。“含烟”“入朝”两词用得传神,既写出了骊山周围的景色,又写出了长安城内的热闹场面,烘托了作者对大唐帝国鼎盛时期的自豪感。
颔联写长安城景。“千峰云散”四字,极言山之多,云之密,雾之浓,形象地表现出长安城周围群山环绕、云烟缭绕的宏伟景象。而“歌楼合”则表明人们欢唱娱乐的场面十分热闹,“十月霜晴”四字,不仅点明了时间,更突出了气候的特点,使长安城显得更加美丽富饶。
颈联写皇宫景物。诗人从长安城向外眺望,看到烽台上草木丛生,烽火台上草木不生。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结合,富有情趣。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无限热爱,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末联写诗人对国家的忧虑。“月中人去青山在”,月宫中的人早已离去,但长安城里依然有绿水青山存在。“始信昆明有劫灰”,“劫灰”是指战争的遗迹,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始信”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此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新唐书·艺文志》载:“沈佺期《古意》三百六十首。”可见其作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