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王万世师,国经有常祀。
滇南古荒服,荐祼岂异礼。
王宫正南面,温厉思敬止。
豆笾具威仪,登献何纚纚。
升歌永齐商,琴瑟散宫徵。
共言唐法曲,岁久复惉懘。
陋邦何足徵,居夷圣所儗。
于皇人文化,道大孰与比。
六经如日月,洞照无远迩。
叙秩敦彝伦,百王同一轨。
邈哉天何言,悠悠政如此。
【注释】
素王:指古代传说中的圣人。万世师:永远的师表,指孔子。国经:国家大典。有常祀:有固定的祭祀。荐祼(guàn):《礼记·郊特牲》载,“荐宗庙之祭品曰荐,献于寝庙曰祼。”这里指对孔子的祭祀。岂异礼:有什么不同呢?王宫:即朝廷。正南面:面向南方。温厉思敬止:温和而严厉地思考和保持敬畏。豆笾(diàn):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和盛放酒食的器皿。具威仪:具有庄严的仪式。登献:进献。何纚纚:形容乐声洪亮。升歌永齐商:歌唱的声音和谐,音调一致,像商声那样高亢。琴瑟散宫徵:乐器发出的音乐,和谐悦耳。共言:共同评论。唐法曲:唐代的法曲。惉懘:忧闷的样子。陋邦:小国家。何足徵:不值得称道。居夷圣所儗(nǐ):隐居在边远之地,就像圣人一样。于皇:伟大。人文化:人文教化。谁与(yǔ):比得上。六经:儒家的经典书籍。如日月:像日月那样明亮照耀。叙秩:排列次序。敦彝伦:敦厚地维持伦理纲常。百王:各个朝代。同一轨:遵循同一法则。邈哉天何言:上天不说话,意谓天道玄妙莫测。悠悠:悠长。政如此:治理得这样好。
【赏析】
《题中庆学庙壁二首》,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此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年),当时作者已经七十五岁了,他因怀念故乡,思念故土,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共八句。
上片第一句写孔子为“万世师”,其地位崇高,影响深远,不可动摇。第二句写孔子的祭祀活动,是国家大典,有固定的规定。第三句写祭祀活动的意义,表示尊敬。第四句写祭祀活动的场面,盛大而庄重。
下片第一、二句写朝廷官员们共同评议孔子的贡献。第三、四句以孔子自比,认为孔子的伟大,超过了自己,所以可以隐居在边远之地,像圣人一样,不必拘泥于世俗的礼仪。第五、六句赞扬孔子的教化之功,认为孔子教化百姓,使人们懂得了仁义道德等道理,如同日月一样照耀着大地,普照四方。最后两句感叹上天不言不语,治理得如此好,令人叹为观止。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渴望回归自然,过上隐逸的生活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