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洒竹泪,尽是心中血。
精诚著于物,千载犹不灭。
当时从南巡,岂少稷与契。
奈何比孤累,匍匐阳城谒。
皇英独何人,风泉共幽咽。
可怜女子心,慷慨男儿烈。
湘水流不断,谁道恩情绝。
何时见归来,续君远离别。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女子的同情和赞美。她被描述为“二女洒竹泪”,即两个女孩哭泣着像竹子一样流泪,而她们的泪水都是“心中血”。这暗示了这位女子的悲伤和痛苦。
诗句说“精诚著于物,千载犹不灭。”这意味着她的忠诚和决心将永远铭刻在物体上,一千年都不会消失。这强调了她的坚定和忠诚。
诗人提到了“当时从南巡,岂少稷与契?”这句话可能是指当时的南巡官员有很多贤能之士,如稷和契这样的贤臣。这可能是在赞美这位女子在当时的重要性和地位。
诗人接下来说“奈何比孤累,匍匐阳城谒。”这里可能是在批评或讽刺那些向皇帝进献美女的官员们的行为,他们像狗一样爬行到阳城县来求宠。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反感和鄙视。
“皇英独何人,风泉共幽咽。”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那位独自面对困境的女子,她的声音如同风和泉水一样悠扬而哀婉。这显示了诗人对她的同情和支持。
最后两句诗“可怜女子心,慷慨男儿烈。”和“湘水流不断,谁道恩情绝。”可能是在赞美那位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勇敢的性格,以及湘水的持续流淌,象征着恩情的延续和不绝如缕。
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位女子的情感、行为和性格,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和对官员们的腐败行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