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判清浊,人文肇古羲。
中间更百圣,扶竖颠与衰。
孔孟死不作,千载无明师。
嗟此仁义路,举世争背驰。
无人障横溃,一朝坠民彝。
微言虽尚在,骎骎化侏离。
斯文亘万古,悠悠竟何之。

【注释】:

  1. 自从判清浊:从古至今。
  2. 人文:指文化、文明。
  3. 肇古羲:开创古代。
  4. 百圣:指许多圣贤。
  5. 扶竖颠与衰:扶持正义,打击邪恶。
  6. 孔孟: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死不作:死后不再有作为。
  7. 千载无明师:一千年没有优秀的老师。
  8. 嗟此仁义路:感叹这条仁义之路上的竞争多么激烈。
  9. 举世争背驰:全世界都在争夺。
  10. 无人障横溃:没有人阻挡这一进程。
  11. 一朝坠民彝:有一天会颠覆人民的伦理道德。
  12. 微言:微妙而深刻的话语,这里指儒家经典中的思想。
  13. 骎骎:形容迅速,不断前进的样子。
  14. 斯文:这里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15. 亘万古:延续了万年。
  16. 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在《续感兴二十五首》中的一首,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担忧。
    “自从判清浊,人文肇古羲”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崇敬和怀念。他回顾了自远古以来,人类就开始创造文明,开创了文化的基础。
    “中间更百圣,扶竖颠与衰”则表达了对历代圣贤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提到了许多杰出的圣人,他们扶正祛邪,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道德的秩序。
    “孔孟死不作,千载无明师”则表达了对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哀悼和对优秀老师的怀念。他认为,这些伟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他们的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嗟此仁义路,举世争背驰”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行为的担忧和不满。他认为,人们为了私利而背离仁义的道路,使得社会的道德沦丧。
    “无人障横溃,一朝坠民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沦丧的无奈和忧虑。他认为,由于缺乏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偏离正轨,最终可能会颠覆社会的伦理道德。
    “微言虽尚在,骎骎化侏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期待。他希望人们能够继承和弘扬儒家的精粹思想,使它们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气的比较和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维护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