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绝纤尘,炉烟贝叶经。
每呼明月至,常遣白云扃。
竹色侵虚幌,荷香袭小亭。
晚来开瓮牖,放入数峰青。

【注释】

应上人:唐代高僧惠能,俗姓卢氏。净深精舍:寺院名。贝叶经:佛教经典,用贝叶作成。

扃(jīng):关闭。虚幌(huǎng):帐幕;帷幔。

竹色:竹林的颜色。虚幌:空的帷幕。荷香:荷花散发的香味。数峰青:几座山峰青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寺院的赞美之作。

诗中描写的“一室绝纤尘”,“炉烟贝叶经”,描绘了寺院里洁净幽雅的环境,以及僧人诵经的庄严场面,突出了寺院的幽静和清净。“每呼明月至”一句,以明月为喻,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洒进寺院时,照得满院光明,显得格外幽静,也写出了月光之美。“常遣白云扃”一句,则通过写云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三句,则是写在庭院中的景致。“竹色侵虚幌”,写竹影摇曳,映入纱帐之中,使纱帐也仿佛被竹影染绿,从而更显清幽。“荷香袭小亭”,写荷塘边上,微风吹过荷叶,发出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两句都是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来写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诗人以“晚来开瓮牖,放入数峰青”来结束全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夕阳西下,我推开窗户一看,院子里有几座山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这里,诗人不仅把山写得如此美丽,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比作瓮中的美酒,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