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明朝是,同谁上翠微。
西风人易老,南国雁初飞。
黄菊清香晚,乌纱白发稀。
牛山今昔异,感慨欲粘衣。
【解析】
此诗是重阳节感怀之作。首联点出“佳节”,表明自己有登高赏菊的兴致;颔联写自己与谁一同登高,暗寓自己对故人的思念;颈联写自己看到西风、南雁、黄菊、乌纱白发而产生感慨,暗寓作者的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尾联借牛山之典,抒发了作者的悲叹之情。
【答案】
译文:佳节到来明朝就是了,同谁一起登上翠微峰?西风吹过容易使人衰老,大雁飞来南国已经初秋。黄菊散发清香的傍晚,头上戴着黑色乌纱发已变白。如今和往昔相比今非昔比,令人感慨万千难以抑制。
赏析:
此诗作于重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诗人在登高时,面对秋天萧瑟的景致和满目凋零的万物,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感慨。
首句“佳节明朝是”,表明了自己有登高赏菊的兴致。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中最大数,九月九日又逢重阳,故曰“佳节”。次句“同谁上翠微”,暗示着自己欲与谁共度重阳,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也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怀。三句“西风人易老”写秋风起时,人们容易感到衰老,暗指自己的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四句“南国雁初飞”则是说南方大雁开始向北方迁徙,暗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五句“黄菊清香晚”,以黄菊之香来比喻菊花的香气,暗喻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独自欣赏着盛开的菊花,感受着菊花的清香。六句“乌纱白发稀”,则用“乌纱”代指官服,“白发”代指岁月流逝,暗喻诗人因年华逝去而官位渐降。七句“牛山今昔异”,借用《战国策·齐策》中“念斯在远,何意多悲”之典,感叹今日牛山之景与过去大不相同。八句“感慨欲粘衣”,最后一句以感慨之情表达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