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饭度春秋,何心向外求。
但能存取舍,自足绝恩雠。
岁月惊青鬓,风霜变白头。
腾腾常任运,无果亦无修。
【解析】
“次密印精蓝光上人韵二首”是题目,应作为理解全诗的窗口。从题中可知,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蔬饭”代指佛门中的僧人,用“精蓝”(佛教寺院)和“光”(光芒)代指寺院,“印”“光”“上人”分别代指僧人、僧侣和僧徒。第二首是第一首的进一步阐释,说明僧人之所以能超脱俗世纷扰,是因为其有取舍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来源于对佛法的领悟。第三首是第二首的进一步阐释,说明僧人之所以能够超脱世俗纷争,是因为他明白世事如梦幻泡影,所以不贪恋世俗之物;同时,他明白自己虽然在尘世间生活,却并不为尘世所累。最后两句,“腾腾常任运,无果亦无修”,意为僧人总是随遇而安,无所追求,也无需修行。
【答案】
①诗句释义:我每天吃着素食,度过春秋,哪里还敢向外寻求名利呢?②译文:我每天吃着素饭度过春夏秋冬,哪还敢向外寻求什么名望呢?③注释:蔬饭:素食。度春秋:度过春秋。何心:岂敢。向外求:求名利。存取舍: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自足:满足。绝恩雠:不与世人结仇。青鬓(bìn):指头发,这里比喻青春。风霜:指岁月。变白头:形容年岁已高。腾腾:安闲自在的样子。任运:听其自然。修:修行。无果亦无修:没有追求,没有修行。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一位名叫精蓝的僧人的诗,诗人通过写自己的饮食生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在诗中写道:“但能存取舍,自足绝恩仇”,“但能存取舍”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即在面对世俗纷争时要有取舍的智慧;而“自足绝恩仇”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利得失的看淡——即只要心中有取舍,那么对于外界的名利纷争就不会在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