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金汤动万全,使君才调亦堪怜。
活人阴德谁能见,济物奇功已得专。
广铸精金酬健者,泛科寒士岂当然。
犒师劳将吾民职,争奈饥无买米钱。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时论田亩输银赋”:这里的“时论”指当时的讨论或评论,”田亩”指的是农田,“输银赋”则指的是农民需缴纳的银两税赋。
  2. “固守金汤动万全”:这句表达了对某个地方(如城市、国家)守卫得非常严密,确保无懈可击。”金汤”是坚固的防御设施,象征保护和安全。
  3. “使君才调亦堪怜”:这里提到的“使君”,通常指地方行政官员,“才调”指的是其才能与风度。”堪怜”则是怜悯的意思。
  4. “活人阴德谁能见”:此句表明某种恩惠,如施舍或救助,虽然看似平凡却有深远影响。”阴德”指那些不为人知但具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5. “济物奇功已得专”:此处强调某人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或权力。“济物”即帮助他人,而“奇功”可能是指特别的成就。”已得专”意味着这种成就或贡献得到了专有的或独占的认可。
  6. “广铸精金酬健者”:这里提到“广铸”,即大规模铸造或生产,而“精金”指高质量的金属。此句意在表达对于那些身体强健、能够承受重负或完成艰难任务的人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或赏赐。
  7. “泛科寒士岂当然”:在这里,“泛科”可能意味着广泛的科举考试或选拔,而“寒士”通常指没有背景或地位低微的读书人。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对于出身贫寒、缺乏资源的人进行广泛选拔是不公正的。
  8. “犒师劳将吾民职,争奈饥无买米钱”:最后这两句反映了一种社会矛盾,即军队的奖赏和士兵们的努力是为了维持民众的责任或职责,但是因为缺乏资金导致民众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争奈”表示无奈,”饥无买米钱”则直接说明了经济困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时政的描述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批评。诗中涉及的主题包括政治稳定性、军事功绩的奖赏、社会经济问题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整体而言,该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