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春晚落花深,仙子乘鸾去莫寻。
地僻惟闻猿啸月,岩空无复鹤听琴。
云遮不断青山色,风送还来翠竹阴。
欲上丹山访遗迹,灶寒烟冷碧苔侵。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刘克庄。以下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 桃源春晚落花深,仙子乘鸾去莫寻。
- “桃源”:指传说中的理想境地,通常与桃花源、世外桃源等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隐秘的地方。
- “春晚”:春天的一个时期,可能是傍晚时分。
- “落花深”:落花遍布,景色幽深。
- “仙子乘鸾去莫寻”:形容仙女乘着仙鹤离去,不再寻找。
- 地僻惟闻猿啸月,岩空无复鹤听琴。
- “地僻”:地方荒凉偏僻。
- “猿啸月”:指猿猴在夜晚发出的叫声与明亮的月亮交相辉映。
- “岩空无复鹤听琴”:形容山林空荡,没有鸟儿的鸣叫和风声,也缺少了鹤鸟弹奏琴声的和谐。
- 云遮不断青山色,风送还来翠竹阴。
- “云遮不断青山色”:形容山峦被云雾环绕,颜色不断变化。
- “风送还来翠竹阴”:风儿吹拂,送来了竹林的凉爽和阴影。
- 欲上丹山访遗迹,灶寒烟冷碧苔侵。
- “丹山”:红色的山,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或仙境所在之处。
- “遗迹”:指仙人曾经居住过的痕迹或留下的遗迹。
- “灶寒烟冷碧苔侵”:想象中,一座冷灶旁边,烟气缭绕,青苔斑斑,透露出一片凄凉和岁月的痕迹。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首联通过描绘桃花盛开的景象和仙境般的地方,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颔联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留恋之情。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幽寂和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尾联则通过想象中的炉火和青苔,展现了一种孤寂和寂寞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理想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