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风物四时新,苒苒山屏万古春。
多少江山人不看,却来江上看行人。
垂虹亭
介绍
《垂虹亭》的艺术魅力
宋代的米芾,用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中《垂虹亭》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文学经典。这首诗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中“洞庭帆”和“玉破鲈鱼金破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一带的特色景观与物产。米芾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自然之美的热爱。此外,“好作新诗寄桑苎”一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家乡美景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
在创作手法上,米芾采用了“断云一叶”这一意象,将帆船与太湖的自然风光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用词不仅形象生动,还充满了诗意。而最后两句“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桑苎”(即桑树)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垂虹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美。米芾以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南水乡,感受那份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垂虹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诗人的心与故乡的水土。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以及诗人对于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相关推荐
垂虹亭 四时风物新,万古春常在 江山多故人,独来观行人 注释: 垂虹亭:位于吴江(今属江苏)垂虹桥上,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该亭建于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之上,甚为壮丽,是三吴绝景之一。四时风物新,苒苒山屏万古春。多少江山人不看,却来江上看行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垂虹亭的壮丽景象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
注释: 1. "垂虹亭" - 指一座位于江边,形状像垂挂在天空中的彩虹的亭子。 2. "坐觉尘襟一夕空" - 形容在亭中坐了一夜之后感觉世俗的烦恼全都消失了。 3. "人间似得羽翰通" - 这里用"羽翰"比喻书信或消息传递,意思是好像与人间的亲友通过书信交流一样,没有阻隔。 4. "暮天窈窈山衔日" - 描述傍晚时分,天空显得非常深邃,山峰笼罩在夕阳之下。 5. "爽气骎骎客御风" -
垂虹亭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阨。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注释
【注释】垂虹亭:长桥,千步长桥,截江洄(wéi 回)指横渡长江。虹影:彩虹的倒影。 【赏析】这首诗写垂虹桥的景美和它的历史故事。首句写景,描绘出垂虹桥横跨在长江上;第二句写事,说彩虹的倒影随着江水荡漾。后两句用传说中汉武帝曾乘船经此入海去寻仙访道的典故,点明“定从此路入蓬莱”的意思。全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垂虹亭,位于苏州市西南的古运河上,建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长桥。红桥跨过水面,长达二千多尺,桥上的小亭子矗立在水心,非常引人注目。六月时,天空中弥漫着红色的火云,烧遍万里大地。到了夜晚,微风细腻,仿佛秋日一般凉爽宜人。 赏析:诗中的垂虹桥是苏州著名的景观之一,以其长桥横跨运河而著称。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垂虹桥的美丽景色。首句写垂虹桥之高大,与它跨越的运河相比,犹如一幢高楼
垂虹亭 从太湖秋色到心中乡愁 1. 诗题与作者 - 《垂虹亭》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的七言绝句。 -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小米,世称“米襄阳”,江苏苏州人。 2. 诗作原文 - 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 - 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 3. 诗句解读 - “东西耕钓窟”:描绘了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渔船往来,人们或耕或钓的情景。 - “左右利名津”
垂虹亭 凭虚螮蝀逼人寒,中有危亭百尺宽。 天接水腰呈绝景,风回帆脚涨狂澜。 半篙落日吟将就,一抹晴烟画亦难。 不是酒杯今日窄,直须邀月上栏干。 注释: 1. 垂虹桥:又名白鹤江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跨在古运河上的拱形石桥,有“吴门第一桥”之美誉。 2. 螮蝀(zhēn):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象。 3. 危亭:指高耸的亭子。 4. 绝景:指美景。 5. 狂澜:汹涌澎湃的波浪。 6. 半篙
垂虹亭 十年沧海惯骑■,秋入垂虹豁眼明。 云气蓬莱底难到,洞天林屋没多程。 渔歌三唱客愁破,雁字一行秋影横。 他日若能追鲁望,钓车鱼具送馀生。 注释: 1. 垂虹亭:位于江苏苏州的一处古迹,因临河而建,形似卧虹而得名。 2. 沧海:指波涛汹涌的大海,形容景色宏伟壮观。 3. 骑■:骑着快船的意思,形容船只迅速前行。 4. 秋入垂虹豁眼明:秋天到来时,垂虹桥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有眼睛般清澈。 5.
垂虹亭 一梦江湖三十年,青山隐隐水漫漫。 当年把酒谁人共,回首重来独倚阑。 注释: 垂虹亭:位于苏州市西郊七里山塘街北端,是观赏古城风光的好去处。此亭因《吴郡图经续记》中“平桥三江,垂虹独甲”一句而得名,为明代所建,有“吴下第一名胜”之誉。 一梦江湖三十年:形容在垂虹亭中度过的时间如同梦中一般漫长,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青山隐隐水漫漫:描述垂虹桥下,远处的青山时隐时现,水面波光粼粼,绵延不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冷浸三江碧,青围四面山。 - 注释:“冷浸”描述水天一色,显得清澈而寒冷;“三江”泛指多条江河,可能指长江等;“碧”表示水的颜色是碧绿的。整体表达的是水域广阔、色彩鲜明的景色。 - 赏析:此句通过视觉描绘,展现了一幅江水碧波荡漾,四周被青山环绕的自然美景。 2. 帆归烟浪杪,人住水云间。 - 注释:“帆归”意味着船只归来;“烟浪杪”形容船帆在雾气弥漫的水浪顶端飘动
【注释】 1.垂虹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2.行乐江亭上:在江边的亭子里游乐。行乐,指游赏娱乐。 3.情弥天壤间:情意遍布天地之间。弥,充满。 4.舟讥王访雪:船夫讥笑王献之访雪求墨的故事。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5.妓鄙谢登山:歌妓鄙视谢灵运登庐山的事迹。谢灵运,南朝诗人、文学家,以山水诗闻名。 6.佳致输公擅:你的高雅情趣胜过我。 7.清欢愧尔悭:你清雅愉快的情趣让我羡慕。 8
【译文】 西望洞庭湖,山势突兀峥嵘。东边连着仙里人家。 笑指阑干三百,醉酒就在这乘船。 【注释】 垂虹亭:位于江苏苏州市西南的洞庭西山风景名胜区,因临湖有桥横跨东西两山间,形似长虹下垂而得名。 西望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与湖北省西部交界处。 突兀:高耸的样子。 仙里:神仙居住之处。 阑干:栏杆。 三百:三百五十(古代以十进制计数)。 槎(chá):木筏,即竹筏,泛指小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三十二个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垂虹亭(p垂虹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是一座古建筑。 - 临绝景:靠近或观赏到绝佳的风景。 - 仙隐寄人间:神仙般的隐居生活寄托在人间。 - 远水吞平野:远处的水面吞没了平坦的原野。 - 归云补断山:归来的云彩填补了断裂的山脉。 - 空明宽眼界:视野开阔,心胸开阔。 - 秀迥破天悭:秀丽峻峭
注释:垂虹亭。 千里波平,瑟瑟风声,轻拂着水面。纤云不掩虚空,如白绢般飘逸。素娥自有清光在,月光照映在湖中。天地间一片清明,倒影于湖面之中。 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垂虹桥上看到的一幅美丽的景象。诗中描绘了宽阔的江面、轻柔的风、飘渺的云和明亮的月亮,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垂虹亭 高压玉龙腰,参差雁势朝。 雄吞五湖阔,平揖两山峣。 阑槛中流出,炎蒸白昼消。 暂来尘虑息,那复日逍遥。 注释:垂虹亭是一座桥,它高悬在钱塘江上,犹如一条巨大的玉龙,气势雄伟。亭子建在参差的石崖之上,与远处的雁阵相望。亭子周围有栏杆,可以看到江水从栏杆中流过,炎炎夏日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使得江面显得更加宽阔。亭子虽然建在高处,但可以欣赏到周围的景色,让人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释: 1. “虚阁春城外,澄湖暮雨边。” - “虚阁楼”指高耸入云的滕王阁。 - “春城”指南昌。 - “澄湖”指赣江中的湖泊。 - “暮雨边”暗示着黄昏时分。 2. “飞云忽入户,去鸟欲穷天。” - “飞云”形容云雾飘渺。 - “入户”指云雾缭绕。 - “去鸟”指鸟儿飞翔。 - "穷"意为到达极点。 3.
垂虹亭 石桥如游龙,上有垂虹亭。 飞梁横跨碧波上,砥柱屹立波涛中。 气吞巨区三万顷,目览洞庭七十峰。 岩峦显状固非一,江湖合势遥相通。 醒心丰乐昔称胜,斯亭直与之相雄。 前年烽火亭烧毁,劫灰徒逐东流水。 此邦壮观已萧条,喜有孔侯复经始。 侯家清白素王孙,葺旧补残有伦理。 栋宇翚飞洲渚间,窗扉轮奂烟云里。 庙貌三忠自侯建,遗像肃然人敬止。 邦人士卒共乐成,鼓舞歌诗颂侯美。 从今过客踏灵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