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人去水空寒,事属明时欲问难。
日暮客归园馆闭,鹭鸶飞上石棋盘。
沧浪亭
介绍
《沧浪亭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作品。
《沧浪亭记》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散文,它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文人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变迁和文人的思想情感,还能深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解析】 沧浪亭 濯缨人去水空寒,事属明时欲问难。日暮客归园馆闭,鹭鸶飞上石棋盘。 注释译文: 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所建,后毁于兵火,1084年重建于今苏州园林内。此诗为作者重游时所作。 “濯缨”二句:指当年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有“清风明月为伴”的逸兴,但因“事属明时”,即在宋代,所以无法施展抱负。 “日暮”二句:“日暮客归”,即傍晚时分,人们纷纷归家了;“园馆闭”
沧浪亭 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 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注释:草蔓、花枝都长出了新芽,它们和世俗世界一起焕发了新的生机。我登上高台远望,只能想到那些被清风吹去的尘埃,心中充满了怅惘之情。如今,我所见到的只有亭前的流水,它曾经见证过春风中载着美酒的人。 赏析: 沧浪亭是苏州著名的古园林之一,以“沧浪之水清兮”而得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沧浪亭登高望远的情景,以及他心中的感慨与思索
【诗句释义】 1. 窜逐本无罪:窜逐,指被驱逐流放。本无罪,即本来无罪,但因被排挤而遭此不幸。 2. 羁穷向此忘:羁穷,指被囚禁和困苦到极点。向此,指向这里。忘,忘记。 3. 野烟含怅望:含怅望,是说野烟也似乎在叹息。怅望,是说怅然地望着远方。 4. 落日满沧浪:落日,即太阳落山。沧浪,指水波。满,充满。 5. 乱草荒来绿:乱草,指杂乱的草丛。荒来,从荒地而来。绿,指草变绿。 6. 幽兰死亦香
沧浪亭 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 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 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 译文: 在沧浪亭旁唱着《沧浪曲》,这曲调是屈原所作,而杜甫在这里修建了沧浪亭。 亭中的学士们每天沉醉于美酒之中,而泽畔的大夫们则历经千年依然清醒。 虽然他们醉醒的时间不同,但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杜甫的诗歌并不逊色于《离骚》这样的经典之作。 注释: 1. 沧浪之歌因屈平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潮州途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紧扣“桥下船”,以桥下船的停泊地点来描写沿途风景的变化。第一句点明时间是清晨,第二句交代了环境气氛——春阴、柳垂雾,第三句提出一个疑问,第四句回答这个疑问,描绘出一幅春雨初霁、柳絮轻飘的美丽图景。 【答案】 译文: 晨曦中桃花盛开像一片朝霞,春雨后柳条垂挂如薄雾缭绕。想问你船儿在桥下停靠,顺流而下将去何方? 注释: 沧浪亭:即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径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
沧浪亭 沧浪亭,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 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 飞桥跨木末,巨浸折胡垒。 糟床行万瓮,缭墙周数里。 废兴固在天,庶用观物理。 缅怀嘉祐世,周道平如砥。 相君贤相君,子美东南美。 如何一网尽,祸岂在故纸。 青蝇变白黑,作俑兹焉始。 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 无忘角弓咏,嘉树犹仰止。 同来二三子,感叹咸坐起。 缥瓷釂新汲,毁誉均一洗。 忽逢醒狂翁
沧浪亭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译文: 沧浪亭 一条小路环绕着幽静的山峦,竟然隐藏在喧嚣的城市之中。 高高的厅堂面对曲折的水流,茂密的竹子给人带来安慰和愉悦。 足迹远离了凶险之地,心情随着鱼儿鸟儿而悠闲自得。 我愿意在这里度过一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世俗的事务。 赏析:
《沧浪亭》 苏公昔在宋盛时,文采才名动天地。——苏公:指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字子瞻)。“文采”“才名”二句:指他的诗书画俱精绝,影响极大。“文采”三句:说他的诗文书法皆冠绝当世,为后人所传颂。苏东坡曾自言:“吾书虽不甚佳,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暮年筑居向沧浪,草圣相传世尤贵。——苏轼晚年退隐黄州,建沧浪亭于黄州城外的江中,并在此读书作画,以山水为伴。“暮年”一句
沧浪亭子枕石湖,宋贤遗迹俱荒芜。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的石湖之畔,是宋代著名的文人墨客聚会之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曾经的繁华和荣耀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荒凉和沉寂。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杨花轻轻鱼作队,蒲叶短短凫将雏。 春天到了,湖上的杨花飘散开来,如同轻盈的舞者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那些刚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沧浪亭”,首先分析诗的意境,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本诗是作者重游沧浪亭后写的,表达了诗人对沧浪亭的喜爱之情。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昔贤高咏地,杖策此重经”的意思是:昔日贤达赞美此地,我拄着拐杖重又经过。昔贤高咏地,指沧浪亭,这里以“高咏”点出沧浪亭名贵、有历史意义;杖策此重经,用典,《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绌,其后楚日以削,湘水尽矣;使乎然计中国之在秦者
沧浪亭 佳憩高秋得,孤亭曲径通。 唤人空鸟语,照眼自霜丛。 古寺寒烟里,遥山夕照中。 缅怀苏长史,明月与清风。 注释: 1. 沧浪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典园林,以“沧浪之水清兮”而得名。 2. 佳憩高秋得:在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找到了一个好地方休息。 3. 孤亭曲径通:这座小亭子建在一条曲折的小路上,显得格外宁静。 4. 唤人空鸟语:即使没有行人的声音,鸟儿也依然在鸣叫。 5.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第一句:“寄迹沧浪亦偶然。”这句表明诗人来到沧浪亭,是一种偶然的选择。“寄迹”即寄居或居住之意,这里表达了诗人与沧浪亭之间的一种暂时性关系。而“沧浪”则是指沧浪亭,一个位于苏州城南的历史名胜。 - 第二句:“苏公名与此亭传。” 这里的“苏公”指的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舜钦,他因政治失意而自号“沧浪翁”,并在苏州建造了沧浪亭
沧浪亭 苏君昔寓苏,傍水小亭建。 清风明月佳,买断钱四万。 谁云傲骨屯,自取兼山艮。 竹翠穿日光,窗青延野蔓。 吟诗寄欧梅,馀子母我慁。 平生金石文,委积尘一寸。 那知谤焰息,声名出蹇钝。 翻令后游人,到此适所愿。 前孙与后章,弃置勿复论。 清兮沧浪水,濯缨来者劝。 【赏析】 这首诗以“沧浪亭”为中心,通过描写沧浪亭的美景和作者对它的热爱,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首联“苏君昔寓苏
沧浪亭 一亩行吟地,风流尚未寒。 弃材良可惜,召谤不无端。 放浪需山水,摧残感凤鸾。 漫堂今亦少,谁足供清欢。 注释: - 沧浪亭:即苏州沧浪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 一亩行吟地:指沧浪亭的面积较小,可以作为诗人吟咏之地。 - 风流尚未寒:指沧浪亭的风韵独特,未被岁月侵蚀。 - 弃材良可惜:意指废弃的材料非常可惜,可能因为浪费或者未得到充分利用。 - 召谤不无端:意指招来诽谤并非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