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深处足逍遥,错把扁舟系柳条。
尘世不如烟水阔,笑骑黄鹤上层霄。
寄兴
介绍
《寄兴》是南宋时期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作者是戴复古。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介绍:
-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寄兴》的作者是戴复古,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自号石屏、石屏樵隐。他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到晚唐诗风和江西诗派风格的影响。部分作品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对人民的疾苦的关注,显示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中,许多文人都倾向于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戴复古的创作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状况,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展示:《寄兴》的原文如下:“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情感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特别是“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这两句,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完美,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与缺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审美观。
- 鉴赏分析:该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意境。“五湖深处足逍遥”,表明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悠然自得,就像在五湖之中自由漫步一般,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向往。
-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寄兴》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度,每个词句都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这种语言的精炼不仅让诗歌易于理解,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意象选择十分巧妙,比如“妾当年少日”描绘了一个青春时期的少女形象,而“花似半开时”则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和无限可能。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字,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寄兴》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诗歌,也是戴复古作品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了解到宋代诗歌的魅力,也能深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情感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 五湖:泛指湖泊。 逍遥:自在闲适。 错把:误把、错将。 柳条:柳枝。 尘世:尘俗世界,这里指人间世。 烟水:烟雾笼罩下的水面。 黄鹤:传说中仙人骑着的鹤。 上层霄:飞到高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意诗。诗人以潇洒的笔墨,抒发了他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首句“五湖深处足逍遥”点明题目中的“寄兴”,表明诗人寄情于五湖之中,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着无边无际的自由和快乐
寄兴 黄花未有红花尽,秋思撩人欲上眉。 耕不逢年难靠笔,穷知有命错冤诗。 旋沽来酒聊供客,留读残书要付儿。 犹向醉时歌衮衮,少陵虽老有些痴。 注释: - 寄兴:寄托情怀,抒发情感。 - 黄花未有红花尽:意指菊花还没有开完,其他的花已经凋谢了。 - 秋思撩人欲上眉:秋天的思念让我忍不住想要把忧愁写在脸上。 - 耕不逢年难靠笔:由于年景不好,耕种也难以依靠笔墨来表达。 - 穷知有命错冤诗
这首诗的翻译是: 年少时勤奋学习,年老后仍不忘进取。虽然学问看似无用,其实却有其用。生活中的事情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人世间的思念都已消散。不要指着月亮说这是第二个月的,快意之人也不要夸耀自己像九万里的风。尽管这个世界很广阔,但我们可以随意地将它们分付在我们自己的酒杯中。 注释: - 寄兴:寄托兴趣,表达情感或思想。 - 少时攻苦已成翁:年轻时候刻苦学习,到老年依然保持着这种勤奋的态度。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语言简练有力,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第一句:“生涯薄薄仰田畴,破敝犹存晏子裘。” 注释:我的生活非常简朴,依靠农田来维持生计;虽然衣服破旧,但还有一件旧皮衣(晏子裘)。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朴素态度和对古代贤人品质的赞美。 第二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希年逾五叹无闻,岁事从头又一新。 译文:岁月已过半百,我却感叹自己的默默无闻,一年又一年,世事依旧在变化。 关键词:希年(五十岁), 无闻(默默无闻),岁事(世事),又一新(每年都有新的开始)。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年龄和成就,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失望和无奈。岁月虽然不饶人,但生活中总有新的希望和机会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从诗意看,是一首表达自己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追求悠闲生活愿望的作品。 注释: - 寄兴:寄托自己的志向或情感。 - 杜门:闭门不出。 - 不须闻:不必听闻。 - 棋局: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 多病:身体不适。 - 寿考:长寿。 - 馀生:剩余的时间或者晚年的生活。 - 黄冠日:指道士的修行日子,通常在春天。 - 郊行红旆春:指的是春天郊游时,旗帜飘扬的景象。 - 世荣俱土苴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情于景、寄兴抒情的作品。首二句“长愿如人意,一生无别离”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人意”二字用得极妙,既指自己的愿望,又暗指所思之人的意愿。“一生无别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心上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强烈愿望。后两句“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则是诗人对自己青春年少时的回忆。“花似半开时”一句,化用了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这两句话,据此可从比喻的运用和表达的感情两个方面来分析。“黄金无足色”,比喻的是女子,意指女子美艳动人但未必真贤淑,“白璧有微瑕”,比喻的是男子,意指男子英俊多才却未必真心实意,所以这两句诗是写男女双方虽都貌相出众,却未必真心相爱,也即男女双方都不真诚,所以不能长久相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知音千古本来稀 - 注释:知音,即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或伴侣。"知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指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的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己难求的感慨,强调了自古以来知音稀少的情况。这反映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人际连接的渴望。 2. 老我空山乐茹薇 - 注释:茹薇,是一种植物,常用于古代诗文中象征隐逸的生活和高洁的志向。 - 赏析
寄兴 春风秋月足以怡情,静坐时频繁地敲击磬石之声。 鸟语喃喃亲于入睡,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心魂清明。 无边诗思如云层叠起,洗涤尘世的烦恼如同流水一泓。 一切忧烦皆因缘起而未生,掩门终日倾听涛声鸣响。 注释: 1. 寄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2. 足怡情:足以让人感到愉悦。 3. 静里:寂静的环境中。 4. 敲磬几声:轻轻敲击磬石的声音。 5. 亲睡觉:接近睡觉的状态。 6. 脉脉
诗句释义 1 结想名山静里天 - 这是一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结想”意味着沉思或幻想,“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静里天”则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空间。 2. 身闲无事日如年 - 描述了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好像一年一样。 3. 鸟啼花落云生石 - 通过描述鸟儿的啼鸣、花儿的凋谢和云彩在石头上的生长来表现大自然的动态美。 4. 水净沙明月印川 - 水面干净透明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寄兴 - 释义: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 关键词:寄,兴 - 译文:《通过看破红尘来寻求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寄兴)。 2. 看破红尘淡外求 - 注释:看破红尘,指对世俗的名利看破,超脱尘世的纷扰。淡外求,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淡泊。 - 译文:看穿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看破红尘),转而在淡泊名利之外寻找心灵的宁静(淡外求)。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
【注释】:小隐隐城郭,指隐居之处。檐前竹四帷,形容屋檐下竹子的排列。一庵花鸟趣,指的是在寺庙里看到的花草和鸟儿。雅称闭门居,意指以这种隐逸的方式来度过生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注释:寄兴于万缘,空了,一切纷扰都放下,诗和酒未忘情。寄兴于高远之地,青云之外,琼楼开玉京。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在万缘空了之后,依然怀有对诗酒的热爱之情,寄兴高远之地,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的诗歌。全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句解析 1 梦中游八极:这一句描绘的是诗人在梦境中遨游的景象,八极是指古代对四方极远之地的称呼,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无限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求。 2. 醉里傲乾坤:此句表达的是诗人在酒醉之时,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态度,仿佛能够无视天地间的一切界限。这里的“乾坤”是对宇宙或世界的隐喻。 3. 觉悟浮生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一种清醒认识,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与世事的无常
【注释】 太空:天空。 云翳断:指天空云层消散,露出碧空如洗。 秋月:秋天的月亮。 心静知缘少:意谓心境清静时,对事物的认识就少了一些。 诗清为兴豪:意谓诗歌清丽优美就能引发兴致。 【赏析】 此诗以“太空云翳断,秋月一轮高”二句开篇,即写秋景,又点出季节。首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太空”“云翳断”,描绘了一幅秋空万里、云消雾散的明净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胸襟和爽朗乐观的精神风貌
【注释】 寄兴:寄托自己的兴致。 凿窍:指开凿山石,使之成为孔洞,引申为开辟思想、见解的门户。 至心:最真诚的心。 应物绝迎将:顺应事物而不迎逢迎合。 【赏析】 这是一首以“寄兴”为题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第一句点出“寄兴”,第二、三两句写诗人如何“寄兴”,第四句写“寄兴”的结果。从字面上看,“寄兴”二字似乎与前三句无关,其实不然,它正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注释】 1. 寄兴:寄托情感。 2. 倚筇:手执竹杖。筇,一种用竹子做的手杖。流水外,指流经山外的溪水。 3. 暮山青:傍晚的山色显得苍翠欲滴。 4. 芦:芦苇。 5. 荻(dí):一种水生植物,茎叶可食,也可制纸、编席等。一汀,指一片芦苇滩。 【赏析】 《寄兴》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倚筇流水外,相对暮山青”,描绘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山水画面。诗人手执竹杖,站在流水之旁
注释:溪边的月亮在寒夜中发出声响,就像蚯蚓在叫唤;秋夜的镜子在夜里响起了虫鸣声。这凄凉清冷的月色和秋虫声让我思绪纷乱,心中充满了离别之痛、相思之情。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秋夜图景。首句“溪月号寒蚓”,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溪边月光的皎洁明亮,以及它在寒冷的夜晚发出的声响。次句“秋镜响夜虫”,则通过秋夜的寂静与虫鸣之声,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两句诗通过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生动
【注释】: 寄兴:寄寓自己的兴致或情感。 孤雁云边叫,啼猿月下闻。 孤雁:孤独的雁群;孤雁云边叫:孤雁在天空中飞翔时发出的声音。 啼猿:猿猴的叫声。 月下闻:在月光下听到。 一声凄切调,寄意写回文:用一声凄切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文字记录这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孤雁的鸣叫和月下的猿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孤雁云边叫
注释:宇宙浩瀚,没有界限,每夜闪烁着灿烂的星光。 经纬交织,环绕天地,没有边界,没有中心,是万物的中心。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星空图景。诗人以“太空浑不有”开头,表达了对宇宙浩瀚、无界限的惊叹。接着,用“夜夜灿星图”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璀璨夺目的星空,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星空之中。然后,诗人用“经纬罗天地”来形容天体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像经纬一样交织在一起,相互缠绕。最后
注释:潮汐的规律没有差错,在波涛中吐纳。 降舛关地气,呼吸运相通。 赏析:此诗描绘了海洋的壮丽景象和潮汐的神奇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寄兴:寄托情怀。 阳精:阳光之精华,这里指月光。 星分日气光:指星光映照在月华之中。日气,即日光,“分”字有分割之意,此处指太阳的光辉被月亮分割。 至人:得道之人。凌倒影:指凌驾于水中的倒影之上。 夜夜:夜复一夜,即天天,年年。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夜晚明月高悬,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之情。首句“月射阳精耀”,以“射”字写出月光直射大地的景象
【注释】 寄兴:寄托情怀。福图:古代天文图中的天象,指星宿运行的位置。五十五:天象图上的星宿排列次序。环极:环绕北极星的星官。百神居:指天上的神灵居住的地方。“环”通“璇”。三纬:古代以赤道为经线,黄道、岁差为纬线的天球模型,称为“三纬”。三纬书:即《大衍历》,是唐初李淳风等撰的历法。《旧唐书·李淳风传》:“(淳风上言)请依周髀、宣夜之术,造算历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
注释:我的智慧达到极点,三天就能掌握;我的胸怀藏有万卷书籍。我追求真理,力求理解透彻,仰望企盼着石斋的庐舍。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智慧、真理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的博学多才和求知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他谦虚谨慎的品质。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高尚品德
注释: 寄兴:寄托志趣。 剀切详明疏,尤传罪己篇:详细而明白的奏疏,特别传扬的是自责的篇章。 莫将轻进议,漫自訾前贤:不要随便发表轻率的批评意见,不要无端指责过去的贤人。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诗。作者借对友人的规劝,抒发自己对于政治上的一些见解。 “剀切详明疏”一句是说,朋友应该写一篇详细明白的奏疏,以表达自己的政见与志趣。在唐代,上书言事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尤传罪己篇”两句
注释: 1. 学探贤圣域:学习探求贤人和圣人的境界。 2. 秀节更能贞:优秀的品质更加坚定不动摇。 3. 天盖楼前月:天上的月亮高挂在楼阁前。 4. 长悬一片明:一直悬挂在空中,明亮如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月亮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赞美。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美丽和明亮,联想到贤人、圣人的品质,以及他们坚守信仰、不畏艰难的决心。同时,诗人也通过月亮的高悬和明亮
注释:紫阳的真老宿,在晚景中创造出幽深的源头。我被感慨所感兴,斋居的句子,后悔让枝叶繁盛。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自咏其志趣。紫阳是作者的号,他以紫阳为号,意欲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晚景造幽源”,写自己晚年的心境,希望退隐林泉、远离喧嚣。“感兴斋居句,悔教枝叶繁”两句是说,自己的诗才本可以高洁清远,但因为早年过于自负而招致了祸患,如今悔之已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山斗文章重”:指文章有如高山之峻峭,北斗之高耸,其文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渊源出子舆”:意谓文章的源流出自老子(李耳)。子舆,指老子。《庄子·天下》说:“老聃(李耳)……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遗文盈箧笋”:意谓遗留下的书简像竹笋一般堆积满了书箱。 “原道一篇书”:意谓《道德经》是一篇阐发宇宙和人类大道的文章。 【答案】 译文
注释: 1. 三读复性书:指反复阅读《复性书》,即《荀子·解蔽》中的一段话。 2. 艰深亦颇解:表示对这本书理解很深。 3. 感化策前修:指用书中的道理来启发教化前辈。 4. 一息勤无懈:指只要有一刻不松懈,就能保持勤奋不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向往的诗。诗人通过反复阅读《复性书》,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思,并用书中的道理来启发教化前辈,表达了他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注释:寄兴于夏峰孙老人,继承宗派传授的学问。谢却蒲车诏,岁寒时节更显节操。赏析:此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孙的老人表达自己崇敬之情。孙老人在学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传承了祖辈的学问,让后世子孙受益。作者表达了对孙老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赞美了他的品格
【注释】 陶靖节: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 松柏岁寒心:意即松柏的枝干经寒冬仍不凋零,比喻人的高洁品质和坚贞志操。 载咏:吟诵。 南山句:指陶渊明《归去来辞》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孔颜:指孔子、颜回。 乐趣深:指孔、颜二贤在贫贱时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所画,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俗,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全诗用典精当,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注解】 寄兴 - 指诗人借以寄托自己情感的题材。 安乐全高节,津桥听杜鹃 - “安乐”指“闲适”,“全高节”指保持高尚的气节。“津桥”即渡口桥梁,是诗人经常经过的地方。“听杜鹃”是指听到杜鹃鸟叫声。 清风千古在,观物到先天 - “清风”指自然之风,它从古至今始终存在;“观物”指观察万物,它能够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通过津桥时听到杜鹃鸟叫声而引起联想
【注释】 寄兴:寄托心意。 光风霁月天:指天气晴朗。 画图明太极:指绘画的太极图案十分清晰,能显示阴阳变化。 雅爱:喜欢。 一溪莲:指莲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荷花以抒情言志,表达了诗人高洁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全诗用典贴切、含蓄蕴藉,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首句“洒落心无累”,写诗人心境开阔,不为世俗所累,超然物外。“洒落”是洒脱不羁的意思。诗人在官场沉浮不定,仕途坎坷
【注释】 发几茎:头发稀疏。 典型:指榜样,楷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的决心。前两句“一介书生耳,犹留发几茎”表明了诗人虽年事已高,头发稀疏,但仍然保持着年轻时读书学习的志向和决心。后两句“典型仍未坠,夕照晓村明”则描绘了诗人在晚霞的映衬下,依然清晰可见,这象征着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