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湖

水面八百里,所之唯认山。
消人名利念,出世是非间。
帆有凌空势,云无不雨颜。
何年洞庭上,林屋老仙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太湖》是明代诗人陶宗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底蕴。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过太湖’:

  1. 作者介绍: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和学者。他曾师从张翥,致力于古学的研究,著有《南村类稿》等作品。陶宗仪在元末避居松江,后入明,屡征不就,晚年被聘为学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应试。永乐元年(1403),陶宗仪仍然存在。

  2. 诗作原文:震潨定存禹迹,群峰乱碧流。吐吞中吴者八九,势燄直与东溟侔。鱼市微茫渔屋小,酒旗摇曳枫林老。岸花汀草晚离离,云气岚光春悄悄。吴越英雄今几年,鸱夷长往终不还。龙虎战争归一统,蛟鼍掀舞藏深渊。南风破浪船头响,王事有期诚鞅掌。问程已过马迹山,落帆转入沙掌港。万雉金城路尚遥,篙师宵征宁惮劳。后月朔旦无多日,玉笋联班要早朝。

  3. 诗歌赏析:《过太湖》作为一首七言古诗,不仅描绘了太湖的壮美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关注。诗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如“鱼市”、“渔屋”和“酒旗”,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繁忙而宁静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关注,尤其是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国家统一的愿望。

  4. 写作背景:《过太湖》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涉及了元末明初的政治动荡、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陶宗仪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动,但同时也目睹了社会的恢复和文化的繁荣。通过《过太湖》,陶宗仪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也抒发了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向往。

陶宗仪的《过太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一份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文人的才情和思想,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