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门朝日上金铺,宝玉龙函出殿馀。
红烛两行分御道,辇官三百奉腰舆。
郊祀纪事十首
相关推荐
【注释】:郊祀纪事十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内门朝日上金铺,宝玉龙函出殿余。红烛两行分御道,辇官三百奉腰舆(yú)。内门朝日指唐时皇帝到宗庙祭祖或郊祀天地的仪式。“内门”指宗庙大门。“朝日”即“祭日”。《旧唐书·礼仪志二》:“其日,内门设仗五十二,驾六,执金吾、卫将军各二人,千牛令史各二人,中郎将一人。内门左右各一仗,黄麾一,立仗二,绛引幡一,青织成旗二。”又:“百官及诸亲会集于南门外之露台
诗句释义: 1. 内郎进表未平明:内郎(皇帝的近臣或高级文官)呈上奏表,但还未到天亮。 2. 八玉排行御路平:形容皇帝乘坐的车辆装饰华丽,由八名官员(玉)护卫,排列整齐。 3. 今夜皇舆宿斋殿:今晚皇帝的车辆将在斋殿(皇家举行的祭祀场所)过夜。 4. 九重和气满宫城:形容宫中充满了祥和之气,象征国泰民安。 译文: 皇帝的大臣们刚呈上奏表,天还没亮; 皇上的御驾由八位官员护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诗句中运用的手法”,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进行分析赏析。 本题要求赏析“晓趋宗庙拜衣冠”一句。“云叶低垂护翠銮”,这是写天象。在古代,帝王出行时,要由太史进行占卜选择吉日,并有专门的仪仗队护驾,以表明皇帝是受命于上天,得到神灵的庇佑。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朝会那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宗庙里,穿上礼服,戴上王冠
【注释】: 班声:指宫廷音乐。催急尽冠裳:催促人们穿戴好衣冠。何事:为什么?君王:指皇帝。虚小次:空着座位。佩环垂玉:佩玉环,垂着玉环。寒霜:指天气寒冷。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冬,时作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诗人以乐府旧题《郊庙歌辞。祀风》为题,创作了十首描写古代帝王郊祀宗庙的诗歌。此诗是其中的第十首,写皇帝驾临祭祀之地时的情景。 诗的前四句写祭祀开始时的场景
日照青城瑞色新,风微金殿自无尘。 麝煤光照乌丝轴,亲写宸章赐大臣。 注释: 日照青城瑞气新,风轻金殿自无尘。 这里的“瑞气新”指的是皇帝的恩泽如同吉祥的云彩,普照大地;“风轻金殿”则形容皇帝的威仪如同轻风般自然。 麝煤光照乌丝轴,亲写宸章赐大臣。 这里的“麝煤灯”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和权力,能够照亮整个皇宫;“黑丝轴”指的是皇帝的诏书,上面写着重要的命令或指示。这些诏书被皇帝亲自撰写并赐予大臣们
【注释】: 水晶帘透月翻光,宫漏频传夜未央。 (1)水晶帘:即以水晶为质的帘幕,用以隔断内外,防止光线外泄; (2)翻光:月光透过琉璃制成的帘子,使室内明亮如昼。 (3)宫漏:宫中计时器,以铜壶滴水计时,昼夜不息。 (4)夜未央:夜还未结束,意指时间很长。 (5)帟幄(yìwò):帐幕,这里指天子所住的宫殿内室。 (6)微臣:谦词,自称之词。这里是指作者自己。 亦何幸:也有幸。 (7)侍祠
紫坛烟暖不飞霜,坛下千官列雁行。 雪色珠冠光射月,侍祠臣里识君王。 注释:在紫坛上烟雾缭绕,气温温暖而不结霜,坛下排列着上千名官员,像雁群一样整齐。他们的雪白的冠帽闪烁发光,月光照射下来,就像射向了月亮。他们都是侍奉皇帝的大臣,能够认出皇帝的身影。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紫坛上接受群臣朝拜的场景,以及那些侍奉皇帝的大臣们如何识别皇帝的身影。诗中通过紫坛、千官、雪色珠冠等关键词,营造出一种庄重
【注释】: 郊祀纪事十首(选一)清跸声中下辇来,景钟初动八音谐。 登歌已奏迎神曲,天步雍容上午阶。 【赏析】: 《郊祀纪事十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篇写祭祀天地之礼毕,唐肃宗下辇回宫的情景。 “清跸声中下辇来”,写的是皇帝的车驾刚刚停妥,便听到清雅的銮舆声传来。“下辇”,指皇帝从车上下来,这里指回宫。这一句描写了皇帝在众位官员的陪伴下,刚下车就听到了銮舆车马的声音
【注释】:龙麝香从十里传,绕墙红烛自生烟。 龙麝香:即龙脑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 绕墙红烛自生烟:指香气四溢,使红烛也仿佛生出烟雾来。 纤云不度人声寂:指天空中的细云没有遮挡,人的声音都变得寂静无声。 风马云车下九天:指风马车载着祥瑞之物飞往天宫。云车,古代传说中仙人所乘之车;九天为天上的最高处。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郊祀时的景象。郊祀是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地神灵的保佑和恩赐而举行的祭典活动
【解析】 此诗为郊祀纪事十首之一。“楼上红鸾扇影寒,楼前宣赦万人看。”诗人登高临下,远眺京城,看到京城上空五色祥云簇拥着彩幡,众民仰头观看,万目瞩目。“清台奏瑞初呈了,五色祥云簇彩竿。”诗人登上城楼上的清台,奏响《庆云》曲,祥云簇拥在彩杆上。 【答案】 译文:登上楼顶,远远眺望京城,看到京城上空五色祥云缭绕,簇拥着彩幡。听到《庆云》曲声,皇帝宣布祥云降临。 赏析: 本诗写郊祀典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