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轻舆野兴长,涧芹山蕨入奁香。
雨销蝶粉何郎瘦,日醉蜂脾小杜狂。
科斗水肥春浸谷,杜鹃花发晓剶桑。
诗成自写村家壁,底用奚奴负锦囊。
山行即事
相关推荐
【注】 1.小艇轻舆:小船。 2.奁香:女子梳妆用的盒子。 3.何郎瘦:晋代诗人何逊体态瘦长。 4.科斗水肥春浸谷:科斗,一种古代的字体名;科斗水,指文字;春浸谷,指文字如春雨滋润了谷物一样。 5.杜鹃花发晓剶桑:《诗经·小雅》中记载,有杜鹃鸟啼叫于桑树上,故称杜鹃花。 6.奚奴负锦囊: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为官时,有个仆人叫奚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行即事中所作。首句写景,次句抒情
【注释】 踏破:踩破。几重云:指层层叠叠的白云。别墅春:别墅中的春天,暗喻隐居之所。题壁主人嗔:在墙壁上题写的人生气了。瘦岭:山势崎岖,形容山骨嶙峋。络树身:缠绕着树木的身体。软红尘:软绵绵的尘世红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林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远离俗世喧嚣的愿望。 首句“踏破几重云”,描绘出诗人踏破层层云彩的壮观景象,暗示着诗人追求自然的心境和勇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行即景时的感受。首句“篮舆破晓入山家”描述了诗人清晨进入山村的情景,篮子里的车是破旧的,说明诗人可能经济困难;破晓表示时间早,山家则指山村,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山村的生活环境和诗人的状态。 第二句“独木桥低小径斜”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的道路和桥梁,独木桥低意味着桥梁可能不坚固,小径斜则表达了道路的曲折。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往来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译文: 浮云在天空中洁白如碧玉,它们来来往往议论着是阴还是晴。 荷花的雨露洒在身上,使衣服湿透;苹草吹来的微风轻拂着衣袖,使之清爽。 喜鹊的叫声喧闹着宣告太阳升起,鸥鸟的习性使水面平静无波。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需要言语表达,它已经唤醒了人们三天的酒醉状态。 注释: - 浮云
山行即事 吹到堤边絮,春菲处处空。 苦滋荼叶雨,野韵刺花风。 荷贴平池绿,榴苞露井红。 忽闻淮麦熟,且愿似崆峒。 译文: 春风轻拂,柳絮飘零,春意盎然,但万物皆空。 茶树沐浴在细雨中,苦味愈发浓郁。野花随风摇曳,散发着独特韵味。 荷叶覆盖着池塘,呈现出一片翠绿色泽;榴花绽放在井边,散发出诱人的红色光彩。 忽然听闻淮北小麦成熟,心中渴望像昆仑一样高远。 注释: - “吹到堤边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山云容易作雨”的意思是:山中云雾,容易形成降水。 “岩瀑取次成川”的意思是:岩石上瀑布的飞流,任意奔泻汇合成溪。 “石润犹开水硙”的意思是:石头润泽了,水就从石缝里渗出来,好似水在石上磨擦一样。 “林霏仅有炊烟”的意思是:树林上的雾气,只有炊烟那么浓重。 【答案】 示例1 ①山行即事:山中行走所见之景,即兴而记。②译文:山中云雾容易形成降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句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情感、表现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这道题目是理解诗句含义的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境中提到的人物进行思考
【诗句释义】 穿云渡水百盘回,身在青红锦绣堆。 野老怪人冲雨过,牧儿疑我看花来。 山林自足平生志,州县元非健吏才。 但得翳桑无饿者,不妨归卧守蒿莱。 【译文】 穿越云层,渡过溪流,山间盘旋如百回之曲,我身处青葱繁花之间。 野老惊讶地看我冲雨而来,牧童疑惑地看着我仿佛是在看花。 山林自能满足我的生平志向,州县并不需要强健的吏才。 只要庇荫桑下没有受饿的人,我可以安心地回去守护那些蒿草。
【解析】 “万木幽阴隐翠微,群峰窈窕护青扉”的意思是:万木幽深,绿荫掩映着青瓦的屋脊。群山环绕,簇拥着青绿色的门扉。“万木幽阴隐翠微”中“幽阴”指树荫;“窈窕”指高峻;“青扉”,即青色的门扉,这里泛指青楼;“护青扉”指群山围绕、保护着青楼。“途长未觉驱车倦,日暮翻怜倾盖稀。”意思是说:道路很长,不觉车子已走累了,天晚时反而更珍惜朋友间互相敬礼的举动
山行即事 息马袋丛薄,褰裳涉浅沙。 桃源无俗辙,云谷有人家。 冻壑含朝雨,晴峰聚晚霞。 相期白社里,共听演三车。 注释: 1. 息马:让马休息。袋丛薄(bù):草丛。 2. 褰裳:提起衣襟,涉浅沙(shān):涉水过浅沙。 3.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无俗辙:没有世俗的车轮印迹。 4. 云谷:高远之地。有人家:有人家居住。 5. 冻壑(hè):冰冻的山谷。含朝雨:早晨下过雨。 6. 晴峰
桐子花开映村坞,单衣初试贫儿舞,春寒已过四十五。 注释:桐花盛开,点缀在村落之中;穿着单衣,一个贫穷的孩子开始跳舞;春天的寒冷已过去整整四十五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山村的景象。诗人用“桐子花开”来描绘春天的到来,用“单衣初试”来描绘贫困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用“春寒已过”来表明春天已经过去,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解析】 题干为“山行即事”,本诗为五律,共四句。 (1) 第一句写景,“山深”是背景,“少行迹”是诗人的所见,“猿鹤自为群”是所闻,“自为群”是所感。第二句写景,“老树”是背景,“封苍藓”是所闻,“长藤挂白云”是所见。第三句写景,“人烟”是背景,“寒不起”是所见,“日色午难分”是所闻。第四句写景,“跋涉”是背景,“远世纷”是所见,“翛然”是所想。最后一句写意,“虽然”是背景,“虽艰苦”是所见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陵墓行旅的诗,“山行”是全诗的关键句,它点明了诗人的行程是沿着山间的小道进行的。首句“陵署青青生午烟”,写陵墓周围的景色,一个“生”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山野中弥漫着的烟雾缭绕、迷蒙一片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气氛;第二句“山渠㶁㶁响春泉”,写山间泉水叮咚流淌的声音,用拟声词来表现泉声,形象而逼真。“白头宫监松林下,闲说英皇北狩年。”此联紧承前句而来
山行即事 桥影如长练,肥蛙侮瘦驹。 十山则一水,东佛而西屠。 竹倩云为客,花囚蝶作俘。 风传糟气好,幸有杖头蚨。 注释: 1. 桥影如长练:桥的影子像一条长长的绸带,形容桥的倒影很长,好像一条绸带一样。 2. 肥蛙侮瘦驹:肥大的青蛙欺负瘦弱的马。 3. 十山则一水:十个山头只有一条水流。 4. 东佛而西屠:佛教在东部,而屠夫在西部。 5. 竹倩云为客:竹影好像云彩一样悠闲自在。 6. 花囚蝶作俘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从内容主旨方面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可以从诗歌的手法特点来考虑,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分析诗歌的风格。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全诗的内容,抓住关键诗句,如“山行即事”等关键词语,体会其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要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山行即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 洒镫吟鞭及早秋,山中景物剧清幽。 - 洒镫: 指骑马时将脚踏下,使镫子脱离马鞍,以节省力气。 - 吟鞭: 古代骑马出行时,常挥鞭咏诗,以抒发情怀,这里的“吟”字表示边走边吟。 - 秋: 时间词,指出此时已是秋季。 - 剧清幽: 形容山中的景色十分清幽,与喧嚣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 沤麻村落水当户
【解析】 (1)“意欲穷幽趣”,意欲,心里想;幽趣,深奥的趣味;即:就。全句意思是:心里想探求深奥的情趣,姑且到野外去走走。 (2)“聊为野外行”,聊:姑且、暂时;野:野外;行:行走。全句意思是:姑且在野外走走吧! (3)“远烟难辨树”中的“远烟”指远处的烟雾,“辨”是分辨的意思;“树”是树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远处的烟雾难以分辨树影; (4)“斜日易催耕”中的“斜”是倾斜的意思
山行即事 烟景迎骄马,晴光入望中。 万峰生晓翠,远树乱春红。 鱼跃桃花水,莺啼柳絮风。 云山缘尚浅,空羡草堂翁。 注释: 1. 烟景迎骄马:烟雾缭绕的景象中,骄阳似火的马匹奔腾而过。 2. 晴光入望中:阳光明媚,照射在视野之中。 3. 万峰生晓翠:早晨的山峰上,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绿色。 4. 远树乱春红:远处的树木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 5. 鱼跃桃花水:鱼儿在桃花盛开的水中跳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