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到堤边絮,春菲处处空。
苦滋荼叶雨,野韵刺花风。
荷贴平池绿,榴苞露井红。
忽闻淮麦熟,且愿似崆峒。
山行即事
吹到堤边絮,春菲处处空。
苦滋荼叶雨,野韵刺花风。
荷贴平池绿,榴苞露井红。
忽闻淮麦熟,且愿似崆峒。
译文:
春风轻拂,柳絮飘零,春意盎然,但万物皆空。
茶树沐浴在细雨中,苦味愈发浓郁。野花随风摇曳,散发着独特韵味。
荷叶覆盖着池塘,呈现出一片翠绿色泽;榴花绽放在井边,散发出诱人的红色光彩。
忽然听闻淮北小麦成熟,心中渴望像昆仑一样高远。
注释:
- “吹到堤边絮”:指春风轻轻吹动柳絮飘落至堤岸。
- “春菲处处空”:春天虽然美丽,但一切似乎都显得空虚。
- “苦滋荼叶雨”:描述茶树在细雨中更加苦涩的味道。
- “野韵刺花风”:野花随风摇曳,散发出独特而浓烈的香味。
- “荷贴平池绿”:荷叶覆盖在平静的水面上,呈现出一片翠绿色泽。
- “榴苞露井红”:榴花在井边盛开,散发出诱人的红色。
- “忽闻淮麦熟”:突然听到淮北(中国安徽省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成熟了的消息。
- “且愿似崆峒”: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如昆仑山一样高远、宽广和壮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里漫步于山间小路上时所感怀之作。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与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首句“吹到堤边絮”描绘出春风温柔地吹拂着柳絮的情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春菲处处空”表达了尽管春天的美丽无处不在,但万物却显得空洞无力的感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茶树和野花的描述,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自然界的生命力。尤其是“苦滋荼叶雨”,不仅描述了茶树在细雨中的滋味,同时也暗指了春天的多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增添了几分生活的艰辛。而“野韵刺花风”,则用“刺”字形容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生动形象。
诗的最后一句“忽闻淮麦熟,且愿似崆峒”则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