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茅山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茅山》。 茅山: 三茅,即茅盈、茅固、茅衷三位隐士。他们居住在茅山,因此被称为“三茅”。 七山巅: 指茅山之高,其峰顶高出七座山峰之上。 顿隔尘沙道路千: 形容茅山之高,仿佛与世隔绝,道路艰难。 灵籁萧萧风笛弄: 灵籁,指山中之音响;萧萧,形容风声;风笛,指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此处描绘了山中风笛之声,如同仙境中的仙乐。 奇形奕奕陇牛眠: 奇形奕奕,形容牛的形状奇特
茅山,今古胜游地 秀峰环绕沧洲处,云含老树散还聚 未见岩前鹤下晨,只闻涧中月夜啼 赏析: 诗中描述的是茅山的景色和氛围。首联“今古茅山是胜游,秀峰突兀绕沧洲”,表达了对茅山美景的赞美和向往。颔联“云含老树迷还散,石拥甘泉咽复留”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颈联“未见岩风晨下鹤,只闻涧月夜鸣蝉”则展现了茅山的宁静与和谐。尾联“道人不是悲秋客,黄菊丹枫相对愁”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体悟
【注释】 1. 玉肺:指茅山。玉,形容山色晶莹洁白。肺,这里指山的中部,因形似肺而得名。 2. 巳字山:指茅山。 3. 五门不锁:指茅山的山门永远不锁。 4. 紫花可饵秋寻术:意谓茅山的紫色花朵可以作为秋季采药的草药。 5. 红焰难埋夜见丹:意谓茅山的红色火焰难以掩盖,夜里可以看见炼丹用的药材。 6. 画出一牛方水草:描绘一幅画上,一只牛正在水草中饮水。 7. 飞来三鹄共峰峦
【释义】 登上了茅山。在春天的清晨,茅山上云雾缭绕,山峰高峻,直入云霄。登山寻奇访异,不觉日已过午,兴致勃勃。石丛之中,有一座孤亭秀丽;仙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向山中的隐士长揖行礼,使他感到十分荣幸,使他尘世的杂念都屏除了。 【译文】 清晨登临茅山,雾霭迷漫春山,群峰耸立似入云霄。 寻觅奇景不觉时晚,兴致蓬勃正逢初日。 石丛中孤亭秀美,仙人烧香之地,炉灰尚存凉意。 向深山中的隐士施礼致敬
【解析】 “盘回绕山足”,盘旋曲折,环绕于山脚;“望望山之椒”,遥望着山顶上的红色花朵,即丹崖。“丹厓出殿角,落日风萧萧”,丹崖高耸出宫门的两侧,夕阳西下,风声凄凉,这里用萧瑟之声来衬托环境的凄清。“时闻金磬声,还向空中飘”,时时听到寺院内传来的清脆的磬声,仿佛磬声在空中飘荡、回旋,使人觉得空灵而幽远。“阒寂无来踪,虑澹尘弥消”,四周寂静得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澄明的心境使尘埃渐渐消散
【译文】 连绵的大峰、小峰以及中峰,就像那天地被削出一样。 突然间,九霄之上的山峰耸立起来,万丈高崖已越过重重山岭。 想当初,那飙车的骏马与我一同驾鹤飞向仙界,如今只有飘浮的云朵还像龙一般。 我思念着遥遥的好友长史,华阳洞里应该还能相逢。 【注释】 1.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主峰海拔342米,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2. 大峰小峰连中峰:指茅山的主峰、次峰和小峰。 3. 削出青芙蓉
【注释】 丹阁:丹楼。 曲阿:地名。 种木:种植树木。 种芝采玉文:采灵芝和玉芝。 叩茅君:向茅山道士叩拜。 【赏析】 《茅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茅山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登上了茅山,就可以看到天边烟云缭绕,群峰分列,景色壮丽迷人;又可以观赏到窗前溧阳的云雾飘荡。作者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茅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茅山的喜爱之情。 第一、二句写登山所见之景
【注释】 飞香:香气四溢,飘散。桃源:传说中避世隐居的地方。 【赏析】 《茅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茅山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飞花香过山去,老树声作涛喧。”这两句诗描绘了茅山的迷人景色。首先,“飞花香过山去”形容花香飘荡,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花送到了山顶。其次,“老树声作涛喧”形容树叶沙沙作响,如同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茅山的自然之美。
根据您提供的诗句,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注释以及赏析。 茅山 丹崖碧嶂倚云根,三岭相连势莫论。自是神仙有难弟,不妨乡里唤曾孙。青霓路接天眉近,白鹤桥临地肺尊。秦帝旌旗更何处,良常徒记旧名存。 注释 1. 丹崖碧嶂:形容山峰色彩鲜艳,如朱砂般赤红。 2. 倚云根:形容山峰耸立于云端之上。 3. 三岭相连:描述三个相邻的山峰。 4. 自是神仙有难弟:意指这些山峰仿佛是神仙的兄弟,相互依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