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霭登春山,嵯峨入云岭。
徵奇不觉远,发兴日初永。
石丛孤亭秀,花覆仙灶冷。
长揖山阿人,坐使尘虑屏。
【释义】
登上了茅山。在春天的清晨,茅山上云雾缭绕,山峰高峻,直入云霄。登山寻奇访异,不觉日已过午,兴致勃勃。石丛之中,有一座孤亭秀丽;仙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向山中的隐士长揖行礼,使他感到十分荣幸,使他尘世的杂念都屏除了。
【译文】
清晨登临茅山,雾霭迷漫春山,群峰耸立似入云霄。
寻觅奇景不觉时晚,兴致蓬勃正逢初日。
石丛中孤亭秀美,仙人烧香之地,炉灰尚存凉意。
向深山中的隐士施礼致敬,令他倍感荣幸;
尘世烦忧顿时消散,心旷神怡。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茅山后所作。诗人从晨起登高开始写起,描绘出一幅“杳霭登春山,嵯峨入云岭”的美丽画卷。诗人以“征奇”二字点明自己登山的原因,即追寻奇异之美。“徵奇不觉远”,说明他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而非人工之奇。“发兴日初永”,则写出了他内心的愉悦之情。接下来三句描写了茅山的自然景色:“石丛孤亭秀”、“花覆仙灶冷”。这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心境的抒发。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将眼前的自然景观与仙人相联系,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长揖山阿人”来表达他对山中人的敬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谦逊。而“坐使尘虑屏”更是点明了他在这次出游中最大的收获——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此诗通过对茅山景色的描绘和对游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