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命适远京,夙驾戒征侣。
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
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
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
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
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
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
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全诗以“我”的主观感受为线索,抒写了离别时的依依眷恋之情。

“将命适远京”,赴任去远方京城的路上,“夙驾戒征侣”,清晨起床,告诫同伴。

“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在溪边告别了朋友,在野外的路上久久站立。

“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恭敬地遵循你教导的礼义,我的心思无法安顿。”

“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扬起车帷越过田野,展开车旌穿过兰渚。

“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傍晚秋风起,已经一年没见面了。”

“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秋虫鸣叫着,凄凉地倾听候虫;秋天的鸿雁归巢,远远望着它们高飞。”

“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忧愁缠绕着我的心灵,深深的忧郁谁能排遣?”

“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领悟到诗人所说的道理,回来耕种庄稼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于赴官途中,与友人作别时,有感而赋。

开头两句写自己即将启程去远方京城,早晨起来告诫同去的友人。“适远京”、“戒征侣”是说将要远行到京城任职,因此要早起出发并告诫随从的同伴。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此次远行的不舍和留恋。第三句“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是在饯行地点,面对流水与友人分别,久久站着凝望对方离去,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第四句“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靖恭”即庄重恭敬之意,“尔所敦”指朋友的教诲,这里指友人教给作者的为人处事之道。“我志不遑处”是说自己没有心思处理事务的地方。这四句是说:在送别的饯行之地,面对友人,久久地站着,目送着友人离去,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重与不舍。

中间六句写送别过程中的感受。“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扬”,高举;“修”,长;“兰渚”,水边地名。扬旗、过郊、登舟,是古人送别的惯常做法。“舒节”指船夫扬起船篙,划桨前进;“薄”,迫近。这几句写在送别友人的征途中,自己的心情也由平静转为动荡不安。“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日夕”,太阳偏西的时候;“不与”意为不再相见。这两句写在秋风中送别的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已经一年没见到友人了。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对这次送别之别久长的感慨。

下面八句又写一次别离,这一次是与友人分手后,在异地他乡的思念。“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凄凄”,形容悲伤的样子;“候虫”,即寒号虫;“肃肃”,形容风声或鸟鸣声。这两句写自己因怀念朋友,而听到寒号虫悲鸣和看到归雁南飞而引起的伤感。“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蕴结”,积聚、积累的意思;“沉忧”,深沉的忧愁。这两句是说:心中的愁绪像积谷一样堆积起来,深深地忧伤谁能排遣?这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六句写因思念朋友,领悟到诗人的话后有所感悟。“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彼”,指《诗经》中的《国风》。这两句意思是说:我领悟到了诗人的话——还是回到家乡耕种庄稼吧。

这首诗写离情别绪,写得委婉细腻,真挚动人。诗人把送别时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得曲折有致,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